【财华社讯】7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货币信贷政策执行及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表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38.6%,有力支持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实体企业的融资。上半年政府债券发行13.3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3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6万亿元。债券融资继续向重点领域倾斜,我们的民营企业债券上半年发行3500多亿元,绿色、科技等相关债券发行超过1万亿元。2025年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基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截至2025年7月9日15:00,成交额超43亿元,信用债ETF博时(159396)连续5天净流入。
截至2025年4月22日10:07,5年地债ETF(159972)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4624.67万元。
4月18日,国家外汇局副局长王春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方向,稳步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们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更多境外机构,放开回购业务,丰富境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二是继续推动境内人民币债券在离岸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今年年初,“债券通”渠道的债券已经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使用“债券通”渠道的债券充抵“互换通”保证金等。三是优化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债券通”“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加强与境外机构的交流沟通,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总的来看,中国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和完善优化服务,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具有稳定、可持续的提升空间。
12月27日,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54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3%。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49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20万亿元、占比63.0%,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2.1%。
1月20日,央行发布2022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截至2022年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5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4%。其中,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4万亿元。分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3万亿元、占比67.7%,政策性金融债0.7万亿元、占比22.0%。
10月29日,富时罗素世界政府债券指数(WGBI)正式纳入中国债券。业内人士预估,以此为新起点,中国债券市场有望迎来万亿规模资金。纳入过程将分步骤在36个月内完成,届时中国国债占富时世界国债指数的权重将达5.25%。渣打银行中国宏观策略主管预计,被纳入富时罗素WGBI指数后,中国国债将获得1300亿美元至1560亿美元的被动资金流入。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574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623.4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472.4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2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93.8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1万亿元。
央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1万亿元,创出新高。6年多来,境外机构的中国债券持仓规模增长超6倍,市场份额升至3%以上,持有近10%的中国国债,逐渐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据新华社消息,央行上海总部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达3.1万亿元,创出新高。6年多来,境外机构的中国债券持仓规模增长超6倍,市场份额升至3%以上,持有近10%的中国国债,逐渐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业內人士认为,在金融开放、债券“纳指”、利差走阔、汇率升值等多重利好共振之下,预计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规模和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