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8月11日,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通知,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要求,进一步简化境外央行类机构入市投资流程,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决定,于即日起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中央结算公司将持续加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安全高效运行,深化核心服务能力,更好服务市场、服务客户。
4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将于2022年4月18日起丰富以中央结算公司托管债券为抵押品的外币回购业务模式。将新增指定券模式,包括外币质押式回购和外币买断式回购,即外币回购(质押)、外币回购(买断)。交易双方通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系统达成交易后,成交数据将实时传输至中央结算公司,中央结算公司完成债券结算操作,并提供盯市等担保品管理服务。支持询价交易模式,交易双方可通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系统达成交易并生成成交单。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2021年10月债券市场分析报告称,10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的托管量为3.52万亿元,同比增长31.09%,环比增持226亿元,为境外机构连续35个月增持。具体来看,境外机构通过“全球通”持债占比73.83%,通过“债券通”持债占比26.17%。境外机构持有前三大券种分别是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商业银行债券。截至10月末,中央结算公司托管总量为8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3%;上海清算所托管总量为14.74万亿元,同比增长7.33%;中国结算托管总量为15.68万亿元,同比增长17.79%。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90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持债规模达3.3万亿元。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较4月增加413.17亿元。
中央结算公司日前公布的7月份债券托管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规模达到16986.2亿元,为连续8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与此同时,根据上海清算所公布的数据,境外机构在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债券合计为3176.87亿元。也就是说,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共计20163.07亿元,已突破2万亿大关。
国家开发银行今天发布公告,将于5月30日率先启用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发行缴款自动化服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260亿元金融债券,并通过柜台债券承办银行发行不超过29亿元柜台金融债券,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债跨入发行缴款自动化时代。
3月5日,据中国中央结算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环比增长0.29%,至约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36%。境外机构已连续第三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中央结算公司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规模1月环比微增0.08%,至1.508万亿元。境外机构已连续两个月增持中国债券,但1月仅上升12.2亿元,相比于前一个月的826.9亿元增幅明显减小。
中国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仍需相关部门进一步支持 发行需坚持市场化定价1月25日,中国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定价,预计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约0.3个百分点。债券的外部评级为AAA,票面利率为4.5%,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本次债券是我国银行业首单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符合巴塞尔Ⅲ标准和国內资本监管规定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