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9月25日,据香港政府新闻公报讯,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宣布支持进一步深化內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包括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內地债券市场开展回购业务、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和优化管理机制、提升北向交易每日额度超过一倍至450亿元人民币、会同相关部门在香港市场提供更多包括国债等的人民币资产,以及继续与各方密切沟通协作,加快落实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香港特区政府对此表示欢迎。
【财华社讯】9月25日,为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二是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未来,交易中心将继续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与两地基础设施、境内外市场参与者紧密合作,持续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财华社讯】6月19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上海出席2025陆家嘴论坛时表示,沪港两地作为国家金融"双引擎",正迎来协同发展新机遇。他指出,"沪深港通"为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奠定基础,随后推出的"债券通"、ETF纳入互联互通及"互换通"等项目,丰富了境内外投资者选择。许正宇强调,香港将重点增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功能,从提升流动性、增加产品、完善基建及开拓市场四方面着力。他还提及香港在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方面的监管进展,期待与上海深化金融创新和绿色金融合作。访沪期间,许正宇代表香港特区政府与上海市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并考察当地金融机构,就黄金市场发展和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等议题交流。
【财华社讯】5月16日,据"香港交易所"公众号消息,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深化"互换通"合作发布联合新闻稿。根据新闻稿,香港交易所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将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期限和类型,更好地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具体优化措施包括:一是延长利率互换合约的最长交易剩余期限至30年。二是扩充参考利率,增加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1Y)为参考利率。三方基础设施将另行通知优化措施具体上线时间。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互换通"持续平稳运行,交易日趋活跃,已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截至2025年4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机构等79家境外金融机构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2万余笔、合计名义本金约6.5万亿元人民币。
【财华社讯】5月15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2023年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正式上线。自业务上线以来,「互换通」业务量持续上升。为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充分总结「互换通」运行经验、认真听取境内外投资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一是延长合约期限,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二是扩充产品谱系,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以上优化措施。下一步,内地与香港金融管理部门将继续指导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根据「互换通」的运行情况,持续完善相关机制安排,稳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
【财华社讯】1月13日,香港证监会发布,获悉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从今天起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在北向债券通下持有的国家财政部及內地政策银行的在岸债券(即中央政府债券)作为北向互换通交易的履约抵押品。在此安排的基础上,香港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及香港金管局达成共识,境外投资者可将使用中央政府债券作为场外结算公司所有其他合资格衍生品交易的履约抵押品。新安排的相关细节有待监管机构审核,并将于适时作进一步公布。
【财华社讯】1月13日,香港交易所发布,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自今日起已开始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履约抵押品,准备在今年一季度内接受此类债券作爲所有衍生品交易的履约抵押品。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将与香港证监会和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密切合作,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具体细节将适时公布。此项措施将有效盘活境外投资者的在岸债券持仓,增强他们配置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意愿,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提供结算服务的场外衍生产品包括利率掉期(含北向互换通下的利率互换)、不交收远期外汇合约、交叉货币掉期及外汇合约。
【财华社讯】12月16日,香港交易所今天宣布,旗下的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将由2025年1月13日起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北向互换通」的抵押品。新增的合资格抵押品可用于支付「北向互换通」交易的初始保证金,爲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这项优化措施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国际投资者持有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连接香港与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互换通自2023年5月推出以来,运作平稳,交易量稳定增长,为两地金融市场增添了活力。截至2024年11月底,共有71家境外机构参与「北向互换通」。2024年11月,互换通日均成交额达18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5月的约30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香港交易所网站将适时发布更多有关此项优化措施的详情。
【财华社讯】12月12日,香港证监会今天发表《季度报告》,香港的资本市场自第三季起一直受惠于与內地的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以及在中东市场联系方面取得的突破。截至11月底,港股通录得强劲的净资金流入,年初至今高达人民币6643亿元,累计更达人民币32000亿元。ETF通优化后,合资格的香港交易所买卖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简称ETF)数目增加至16只,总市值超过3000亿港元,推动了香港ETF的市场增长。自2月作出优化以来,跨境理财通下的南向投资增长超过60%。在內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下,季內香港基金的净认购额达人民币88亿元。作为首个衍生工具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互换通获投资者积极参与,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交易的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100亿元。
【财华社讯】11月26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在HKEX中国论坛视像致辞表示,沪港通和深港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者投资內地证券市场的首选途径。自2014年推出以来,沪深股通的日均交易额从6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今年截至十月的1360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23倍,占內地市场总交易量的约8%。更值得一提的是,內地A股市场超过70%的国际资金是通过沪深股通流入的,充分彰显了香港在连接內地与国际市场中的枢纽作用。互联互通的延展力则代表了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在现有的沪深股通、债券通和互换通之外,我们正积极推进更多创新机制,包括房托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通、南向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等新项目,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进一步深化两地市场的联动。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