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7月22日,据央行发布,2025年7月17日至18日,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南非在德班召开今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国际金融架构、可持续金融、金融部门改革和普惠金融等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陶玲出席会议并发言。陶玲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中国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公平开放的国际经贸秩序。中国呼吁加快第十七次份额总检查的准备工作,早日实现有意义的份额调整。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落实国际金融监管标准,致力于维护全球金融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和权威性。中国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将与各方共同推动今年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财华社讯】7月7日,从财政部网站获悉,2025年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7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围绕全球经济形势和治理、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及基础设施投资、海关和税收、气候资金和投融资及金砖财金智库网络等财金合作议题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联合声明》等成果文件。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会议并发言。
【财华社讯】6月4日,据财政部网站发布,2025年6月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上合组织财金合作等议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共同主持会议。
【财华社讯】5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2025年5月21日在京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戴建业,双方主要就澳门经济形势、支持澳门债券市场发展等议题交换意见。廖岷表示,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澳门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未来将继续全力支持澳门实现更好发展。戴建业表示,感谢财政部长期以来对澳门的各项政策支持,希望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澳门债券市场发展,更好融入国家经济金融发展大局。
【财华社讯】4月29日,据央行官网讯,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会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双方就中国与基金组织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潘功胜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中方将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基金组织提供所需支持。中方赞赏格奥尔基耶娃总裁的领导力和基金组织在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基金组织继续坚定推动多边合作,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潘功胜强调,基金组织是以份额为基础的机构,份额占比调整是治理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考虑到份额占比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金组织应加快推动并尽快实现份额占比调整,使其反映成员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财华社讯】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在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财华社讯】4月11日,据央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2025年4月8日至9日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财政和央行副手会,并代表中方作为10+3财金合作机制联合主席主持相关讨论。会议讨论了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和区域宏观经济形势造成的影响、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机制和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等议题,并在深化区域内政策协调和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共识。会议一致通过了在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下以人民币出资的法律安排。中日韩三方同期举行了财政和央行副手会,就经济形势和区域内财金合作交流意见。宣昌能重点介绍了面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上升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势头。此外,宣昌能还在会间与韩国副财长崔志榮、韩国央行副行长权珉秀、新加坡金管局副总裁梁新松双边会谈,就全球不确定性对各国影响交换了意见。
【财华社讯】3月27日,据央行网站发布,2025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会见了来访的格鲁吉亚国家银行行长纳蒂娅·特尔纳瓦,就中格经济形势、两国金融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还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格鲁吉亚国家银行关于双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财华社讯】高科桥(09963.HK)公布,集团预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亏损约9200万至9800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约6420万港元。主要由于经济形势疲软,导致销售收入减少;由于人民币、泰铢、美元及港元间的汇率波动,较少外币兑换亏损;较多原材料采购定金预付款的减值损失;及递延税款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