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30日 09:50,碳中和ETF南方(159639)上涨0.77%,成交额迅速走阔。跟踪指数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0.50%。
【财华社讯】10月27日,新锦动力(300157.SZ)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主要聚焦于透平机械装备的生产制造、技术升级、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效、节能、环保透平机械装备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能源化工领域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公司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套超临界CO2循环发电压缩机和透平机组,为我国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提供关键设备支持,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具有较高延展性。目前暂未涉及核电、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技术及产品。
【财华社讯】10月21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2025年10月20日苏港金融投资合作交流活动中宣布,香港与江苏省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涵盖多方面合作內容,包括支持江苏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债券融资,并提供上市规则培训及融资服务;推动私募股权合作,对接江苏QDLP/QFLP试点与香港有限合伙基金机制,共同投资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联合香港超1100家金融科技企业与江苏应用场景,构建跨境支付与金融科技生态,深化监管沙盒经验交流;利用香港管理35万亿港元资产的规模优势,为江苏居民提供财富管理、税务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合作旨在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角色,助力江苏产业升级与国家高质量发展。
【财华社讯】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主要目标是,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财华社讯】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严格水泥玻璃产能调控。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转移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水泥企业要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项目备案的产能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综合标准作用,依法依规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逐步退出。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由项目管理向规划引导转变。鼓励骨干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探索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财华社讯】9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主要目标是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26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财华社讯】9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5—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市场供需更趋平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有效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总目标。
财华社2025年9月17日讯,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报告以绿色为封面颜色,主题是「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
【财华社讯】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人工智能+能源新业态。围绕能源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虚拟电厂(含负荷聚合商)、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中的应用,提升负荷侧群控优化和动态响应能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协同优化调度以及全生命周期安全中的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生产工艺智能寻优。强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和碳排放管理,提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气联供的综合能效和降碳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在零碳园区、智能微电网、算电协同中的应用,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运行水平,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财华社讯】8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持续扩大优势产业投资。加力推动电子信息、石化化工、家电、汽车、机械、材料、轻工纺织、食品饮料等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加快推进“广东强芯”、汽车芯片应用牵引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引进建设一批产业粘性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的优质项目,进一步提升投资能级。用全产业链思维推动升级传统产业,健全“精准滴灌”施策机制,加强传统产业技术产品创新迭代,大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立首谈首报机制,对特别重大的产业招引项目,结合产业特点依法依规制定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结合“百千万工程”,加强省级统筹,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发挥县域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与整合引领作用,以有效工业投资增强产业根植性。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