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8月18日,科德数控(688305.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掌握五轴高档数控系统及五轴高端数控机床的全技术链核心技术。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对标国外顶级竞品,适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核电、新能源、精密模具、机械加工、低空经济、医疗等众多领域,可以实现进口替代。公司的关键功能部件自主研发,整机自主化率超85%。公司的机床产品,在航空发动机、大飞机等高端领域打破进口垄断,部分性能甚至实现超越。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加速全球竞争力构建。
【财华社讯】7月25日,温州宏丰(300283.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部分功能复合材料已实现进口替代,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例如,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Ag/WC复合触点材料”被认定为“国内首批次新材料”,其电阻率、硬度、接触温升、电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相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该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双电源、终端控制、大数据控制电源等。
【财华社讯】4月7日,康希诺(688185.SH)在互动平台表示,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数据,公司主营业务的海外收入中不包含来自美国的收入,同时,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司已对绝大部分上游供应探索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公司会持续关注该事项及国际环境的变化,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并关注受关税政策影响的潜在目标国的商业机会,促进公司稳健经营发展。
【财华社讯】截止发稿,爱康医疗(01789.HK)涨12.2%,报5.06港元。消息面上,该公司业绩盈喜,预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东应占净溢利将录得逾50%的显着增幅,2023年同期股东应占净溢利约人民币1.82亿元。主要由于在国家带量采购政策推动下,进一步加速进口替代,国家带量采购带动集团产品的手术量需求持续增长及集团产品收入增加;及通过集团实施有效成本控制手段,经营成本及行政开支相对稳定。
12月25日,瀚川智能(688022.SH)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汽车高速线束智能制造设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HDC平台下的Fakra线束产品线和车载以太网线束产品线已向海外知名客户交付数十条产线,在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与国际同类设备生产商同台竞争。基于自身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优势,公司于2022年正式进军汽车线束产品业务,经过一年左右的业务筹备,截至2023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入1,004.99万元,快速完成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的突破。目前,公司汽车线束业务已同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汽车主机厂商达成业务合作,预计2024年将为公司带来较大业务增量。
11月20日,京仪装备(688652.SH)开启申购,发行价为31.95元/股,发行市盈率65.44倍,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7.18倍;本次发行数量420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3.419亿元。据交易所公告,回拨机制启动后,京仪装备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约为0.0466%。
2月16日,上海新阳(300236.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KrF光刻胶已经销售,可以进口替代。
开立医疗(300633)公告称,公司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于近日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证书有效期至2027年11月23日。公司自主研发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宽带超声成像技术,同公司基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内镜用超声探头进行优化适配,进一步提升了图像分辨力和穿透深度,图像质量更优。同时产品采用先进全数字传输控制技术,进一步增强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
回天新材(300041)2022年上半年营收19亿元,同比增长34.83%,扣非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34%,在胶粘新材料领域上市公司中,营收与利润规模、增长速度在同类上市公司中均位列第一,在经济形势复杂的宏观背景下,回天新材能取得如此优异成绩,得益于其始终把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放在首位,推动公司向上跃层,实现高质量发展。
艾迪药业2021年营业总收入25,570.95万元,研发总投入7,662.43万元,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了3,121.91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9.97%,较2020年增长14.26个百分点。公司结合新药研发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业务的开展情况,新药研发将更加聚焦于抗HIV及人源蛋白两大领域。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