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共有42只新股IPO上市,同比增长四成;累计募资达1055亿港元,同比增长6.9倍,半年募资过千亿并超去年全年。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15只新股齐上阵,助推香港继续稳坐全球融资中心桂冠。
上半年港股新股中86%有基石参与,基石投资总额合计达452亿港元,占募资额的42%。累计超300万人次参与港股打新,42只新股暗盘及首日平均上涨15.9%及13.3%,打新收益异常丰厚,平均每只新股账面收益达1250港元。
火热的发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赴港上市,上半年240家企业向港交所递表,超过去年全年递表数量,且3/4为首次递表。A+H、18C、分拆上市、A转港/新三板转港上市以及众多明星企业们,犹如盛夏洪流般挤爆香江。
一、港股IPO发行情况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共有42只新股IPO上市,同比增长40%;合计募资1055亿港元,同比增幅达690%,半年募资已超去年全年。6月份港股市场发行继续保持火热态势,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大型IPO项目接连登场。
同期,美股市场有108只新股IPO上市,同比增长35%;合计募资164亿美元,同比下降约5%。A股市场有51只新股IPO上市,同比增长约16%;合计募资37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5%。
年内港股IPO募资前十大新股中,A+H股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位居前四,赤峰黄金位居第六。此外,消费股蜜雪集团、古茗、布鲁可分列第五、第八、第九。
二、新股认购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年内42只IPO新股中有基石投资者参与的共36只,占86%;基石投资总额合计达452亿港元,占募资额的42%。其中,宁德时代、海天味业、三花智控、恒瑞医药以及蜜雪集团的基石规模均在10亿港元以上。
此外,有8只新股的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过半,半数以上新股的基石占比均超过30%,8只新股无基石参投。按基石投资者数量计,宁德时代、三花智控、IFBH、海天味业、周六福的IPO基石投资者数量最多。
从申购人数看,今年上半年累计有超300万人次参与打新。其中,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宁德时代的申购人数均超过30万人,蜜雪集团、IFBH、恒瑞医药、药捷安康、沪上阿姨、布鲁可、周六福等也有超10万人参与申购。
从认购倍数看,上半年认购最火的布鲁可、蜜雪集团、沪上阿姨、药捷安康、IFBH等新股,公开认购倍数均超千倍。由于FINI制度的实施,42只新股中有23只获百倍以上公开认购,占比超过一半。仅1只公开认购未足额。
国配认购十倍以上的有11只,侧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这些项目的认可度较高。而国配认购不足额的有8只,而其公开认购均超过15倍,即全部形成“套路回拨”,成了机构反向抢筹的重要手段。
此外,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大型A+H均向港交所申请了“回拨豁免”,使得机构获配份额明显高于散户。尽管这些热门新股的打新者众多,但在实际中签率方面都比较低。
三、新股上市表现
从上市表现看,新股赚钱效应十分显着。上半年新股暗盘24涨16跌2平,暗盘上涨概率约57%,平均涨幅约15.9%;上市首日26涨13跌3平,首日上涨概率达62%,平均涨幅约13.3%。
暗盘涨幅前十位均上涨超过30%,其中表现最好的映恩生物暗盘涨近83%;首日涨幅前十位几乎都上涨超过40%,其中映恩生物、药捷安康分别上涨了116.7%、78.7%;而以累计涨幅看,前十位甚至全部实现了翻倍!
以首日开盘价卖出,不计手续费的话,上半年打新中签一手的累计账面收益可达5.24万港元,平均每只新股获利达1250港元。如此强悍的赚钱效应下,也就难怪香港IPO市场火爆异常了。
四、港股拟上市项目
如此火热的发行情况,自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赴港上市。
目前,港股市场已完成招股即将上市的新股还有3只,正在招股的还有7只,已通过聆讯但尚未开启招股的还有2只。上半年已有7家A股公司登陆香港,加上即将上市的3家,则A+H成功上市的已达10家。
今年上半年,总计达240家企业向港交所递表,超过去年全年,且其中3/4为首次递表企业。仅6月最后几天(27日至30日),就有30家公司密集递表。这240家递表企业中,有近50家为A股已上市公司,A+H项目占比超过20%。
此外,18C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分拆上市、A转港/新三板转港上市以及其他明星企业赴港也如火如荼。科企专线下香港正迎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港股已有3家18C上市公司,另外还有12家正在排队中。
有鉴于此,多家会计师行上调了全年港股IPO集资额预测:
安永将全年香港IPO预估集资额从原来的1200亿港元上调至1600亿港元;
德勤则更进一步,由此前预估的1300亿至1500亿港元上调至2000亿港元;
普华永道最为乐观,预测集资额由年初的1300亿至1600亿港元,调高到2000亿至2200亿港元,调高38%至54%;并会重夺全球集资排名第一位。此外,其还预计明年新股市场有望在多家大型新股上市的推动下持续活跃。
A股方面,三大交易所于6月末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单月受理量高达150家,其中北交所独占65%,政策层面A股IPO发行终于出现回暖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及将允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美股方面,纳斯达克上市门槛提高,中小型企业赴美上市难度加大,中企赴美平均集资额创下十年低位。缺少大型IPO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共有39只中概股登陆美股市场,合计募资仅8.7亿美元。
文章来源:活报告公众号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