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负两万多亿巨额债务的中国恒大(03333.HK),终究还是在资本市场站不住脚了。
8月12日,恒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未能满足复牌条件,港交所决定取消公司的上市地位,公司将在8月25日除牌退市。
恒大在公告中称,无意申请复核除牌决定。
停牌前,恒大股价仅为0.163港元/股,市值仅剩21.52亿港元。而在巅峰时期,恒大的市值突破3500亿港元,堪称“宇宙第一大房企”。
债权人很“头大”
恒大被港交所除牌,虽不影响债权人追讨债务,但面对这个欠下巨额债务且问题错综复杂的“烂摊子”,债权人若想顺利对恒大完成清盘与重组,难度极大。
业绩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恒大的总负债高达2.39万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而总资产却仅为1.74万亿元,已然严重资不抵债。此外,2023年11月末,恒大未能清偿的到期债务累计约3163.91亿元,逾期商票累计约2055.37亿元。
安迈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杜艾迪及黄咏诗担任恒大的清盘人,他们负责接管恒大的资产、调查财务状况、追索可回收资金,并按照法定顺序分配给债权人。接下来,对恒大的清盘将面临诸多困难,包括探讨恒大重组可能性、识别并接管各项资产、调查公司破产的原因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根据公告,恒大在多个司法管辖区拥有超过3000个法律实体,在280多个城市拥有约1300个开发中项目,其物业管理服务业务下拥有3000个项目。恒大如此庞大的实体和项目,给清盘带来了挑战,导致整体重组尚无明确可行路径。
然而,截至目前,清盘人仅掌控恒大100多家公司,直接掌控的实体的资产价值总额(截至2024年1月29日)约为270亿港元。并且很多实体变现困难,目前变现金额共计只有约20亿港元。同时部分诉讼所涉及的金额相当庞大,诉讼结果仍具不确定性。
根据公司公告,清盘人将持续接触债权人,向债权人收集债权资料。截至2025年7月31日,清盘人已收到187份债权证明表,当中提出的债权总额约为350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债权人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讨债中,还面临着一个问题:与恒大昔日掌舵者许家印及其前妻的博弈。
由于恒大资不抵债,此次债务清偿顺序本身存在利益冲突,尤其是需要防范许家印等大股东的干扰清算。
自恒大爆雷以来,关于恒大资产隐匿与转移的争议从未间断。清盘人指控许家印拒绝披露个人资产详情,包括离岸信托、私人飞机、海外豪宅等。债权人还怀疑许家印通过“技术性离婚”、离岸公司等方式转移资产,削弱偿债能力。因此才有了“清算人向许家印及前妻追讨60亿美元”的新闻。
退市不是恒大危机的终结,针对恒大的清算将是一项浩大又耗时的工程。这场世纪清盘不仅考验着债权人的耐心,更向市场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在商业世界的丛林法则中,规模从来不是免死金牌,市场终将以最残酷的方式完成优胜劣汰。
从高楼万丈到轰然坍塌
出身贫寒的许家印,在1996年创立了恒大。凭借高周转、主打低价快销的模式,恒大的发展异军突起,2004年便跻身全国房企前10名。
2010年后,尝到甜头的许家印开始了一场豪赌:一方面通过高杠杆疯狂圈地扩张地产版图,另一方面大举跨界布局足球、金融、造车、健康等产业,试图构建一个“地产+”的商业帝国。这种“左手拿地、右手跨界”的激进策略,最终将恒大推向了失控的边缘。
依靠高负债、高杠杆来实现增长缺乏可持续性,恒大激进扩张也埋下了隐患,其负债规模越滚越大。从2021年开始,恒大的债务危机不断暴露,股价也一路走跌,短短一年间从14港元跌至不足2港元。
2023年9月,恒大发布公告称,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而恒大前首席执行官夏海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均已被控制或带走。
当年,许家印还被曝出已经与丁玉梅在2022年技术性离婚,引起外界对许家印转移财产的质疑。
丁玉梅的财产也高得令人咋舌,有媒体报道称,法庭已经冻结了丁玉梅价值约600亿港币的资产,其中500亿为金融资产,另外100亿为不动产及各类实物。但这些资产,相较于恒大庞大的债务窟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2024年3月,许家印因指使恒大地产虚假记载、欺诈发行和信披违规三大违法行为,累计被中国证监会罚款4700万元,恒大地产则遭罚41.75亿巨资,一时震惊四座。
总结
恒大的退市,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未来,清盘人能否在错综复杂的债务迷宫中找到突破口,仍是未知数。
对于市场而言,恒大的案例再次证明,盲目扩张、高杠杆运作的风险终将爆发。无论最终结局如何,这都将成为中国商业史上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训。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