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4天股价涨逾78%,嘀嗒出行迎来触底反弹?

日期: 2025-09-04 21:20
作者: 瓶子

9月4日,嘀嗒出行(02559.HK)再度放量大涨,截至收盘,涨幅为11.94%,报2.25港元/股;自9月1日反弹以来,短短4个交易日该股累计涨幅已达78.57%。

消息面上,嘀嗒出行近日迎来成立十一周年,在此之际,公司公布11周年业务新进展。公开信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嘀嗒出行注册用户增至3.95亿,同比增长约7.3%;认证车主数量达1990万,同比增长超10%。

此外,近日,嘀嗒出行公布AI大模型应用的一系列新进展,在自建大模型能力持续升级和全新大模型聚合平台的双轮驱动下,嘀嗒出行正在重构业务发展的底层基座。

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股价异动前,嘀嗒出行的股价长期处于下行通道,且其业务量及财务表现都不尽人意。

对此,有分析称,近日嘀嗒出行股价反弹,更多是依赖短期情绪炒作,而非公司内在价值的提升。

嘀嗒出行业绩承压

作为国内顺风车领域的头部企业,嘀嗒出行主要通过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共享私人乘用车的闲置车座,曾被誉为“出行界拼多多”。

2024年6月,嘀嗒出行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但当日就惨遭破发,随后资金继续不断出逃,股价不断刷新上市以来新低。截至目前,相较于6港元的发行价,该股已跌去62.5%。

嘀嗒出行股价持续走弱,究其原因,与其颓靡的业绩表现有关。

据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下滑29.15%;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5.83%;毛利率为67.0%,较上年同期减少6.3个百分点。

分业务看,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全面承压。今年上半年,其收入2.75亿元,占比达95.9%,同比减少29.44%。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加剧,顺风车完单量有所下降。

财报显示,尽管嘀嗒出行的注册用户数量,及注册车主数量在持续增长,但用户活跃度下降,存在“僵尸账号”现象。今年1-6月,嘀嗒出行整体订单量4320万,同比下降29.98%,整体交易额26.08亿元,同比下降34.91%。

智慧出租车业务同样表现不佳,报告期内收入249.7万元,同比下降19.37%。且该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毛利率为-42.3%,不断侵蚀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即便嘀嗒出行还有毛利率高达90.1%的广告及其他服务业务,但该业务体量较小,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顺风车市场失势

嘀嗒出行业绩颓靡,只是整个顺风车模式下行的缩影。

回顾出行行业的发展历程,早期市场曾经历过“供不应求”的粗放阶段,彼时打车需求旺盛但运力不足。随着市场逐步成熟,供给端趋于饱和,司机群体规模大幅增长,出行行业的竞争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博弈”。

尤其是顺风车市场,天花板有限,其市占率远远低于出租车(2023年市占率约54.2%)和网约车(2023年市占率约41.4%)两大市场,再加上网约车整体价格下降、公共交通持续完善,及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顺风车的使用率。

当前,除嘀嗒出行外,滴滴、哈啰、花小猪等平台均已推出顺风车业务,美团、高德等亦通过聚合模式入局,行业竞争呈白热化态势。

竞争对手扎堆上市,而嘀嗒出行在用户信任、价格、服务体系等核心竞争维度上并未形成显著差异化优势。此外,顺风车业务长期面临的监管合规风险,也是嘀嗒出行不得不面对的坎。

在此情况下,或出于对嘀嗒出行前景的担忧,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近日该股有所反弹,但究竟是趋势反转还是短期催化事件导致的情绪使然,仍需进一步考察与验证。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