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产业再迎两大政策利好。2025年9月15日,截至午后13:05,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场内价格涨超1%,CXO概念领涨成份股,康龙化成涨超8%,药明生物、凯莱英涨超6%,药明合联涨超4%,泰格医药、药明康德涨超3%;此外,恩华药业涨超5%。
消息面上,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30日通道正式在全国铺开。9月12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受理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该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纳入通道的品种包括三类:一是获国家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政策体系支持的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重点创新药品种;二是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布的符合条件的儿童创新药、罕见病创新药,以及中药创新药品种;三是全球同步研发品种。目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平均用时缩减至约50个工作日,30日通道将对部分临床试验申请再提速。
新政策有助于提升国产创新药的国际竞争力,对标FDA的‘Fast Track’(最快30天反馈)和EMA的‘PRIME’(优先药物计划),将直接缩短创新药临床启动周期约30%-50%,尤其利好细胞基因治疗(CGT)、核酸药物等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的前沿领域。另外,在外界环境向好以及新技术加持的背景下,具有工程师红利CXO 行业有望进一步受益,接到更多高质量订单。
此外,还有一个利好政策的规格更高一点:国常会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创新药已进入全面开花的加速发展期。根据官方最新统计,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的第二位。
中国创新药的核心竞争力有二,一是显著的工程师红利,二是在ADC、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双抗/多抗等领域“从1到100”的高效落地能力。大摩最新研报指出,中美创新药研发差距从10年迅速缩短至3.7年,中国III期临床成本仅为美国1/3,患者招募速度达1.5倍,这种成本和速度的双重优势使得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能够在"1到N"创新领域保持足够的投资回报率。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一键布局50只头部沪港深创新药企业,4成港股,6成A股,截至2025/9/12,前十大成份股为: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H股、信达生物、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康方生物、石药集团、药明康德H股、科伦药业。截至2025/9/12,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跟踪的标的估值(PE-TTM)为27.5倍,距离发布以来的历史巅峰还有60%以上的修复空间。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仅代表撰文时市场表现,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所涉观点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引用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和收益承诺。基金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更新等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请提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内容来源:有连云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