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IPO双城记:港股“量”压美股,美股“概念”为王

日期: 2025-09-30 19:29
作者: 毛婷

今年以来,新股热情高涨,尤其港交所(00388.HK)不断推出上市优化措施,以及港股市场从低位显著反弹,大大提高了企业赴港IPO的积极性。

根据Wind的统计,2025年前9个月,港股IPO(包括创业板在内,下同)的募资总额约为1,823.97亿港元,约合234.37亿美元,按年大增227.15%,显著高于美股,从Wind的数据来看,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交所今年前三季的IPO募资额(剔除SPAC,下同)分别为150.75亿美元和152.04亿美元,按年上升7.73%和29.78%。

从单季数据来看,港交所2025年第3季的募资额为735.17亿港元,约合94.47亿美元,虽然略低于上季的115.92亿美元,仍较上年同期高出74.12%,也高于纳斯达克交易所的60.01亿美元和纽交所的79.11亿美元,见下图。

值得留意的是,尽管中概股显著跑赢美股大盘,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以来累涨28.69%,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的13.25%和纳斯达克指数的16.99%,但中概股的IPO活动显著放缓,尤其在第3季,在美股IPO的中概股只有10只,募资总额约7,454.1万美元,对比于美股IPO和港股IPO募资规模均显得微不足道,主要原因或在于美国证监会拟增加门槛,阻碍了中概股的赴美上市进程,这或也促使更多企业转道港交所上市。

美股IPO:AI与稳定币概念表现卓越

2025年第3季,美股市场的新股当中,募资总额最高的是瑞典的线上支付公司Klarna(KLAR.US),达到13.72亿美元,其次为闻名的尼尔森商业情报公司NIQ Global(NIQ.US),募资总额为12亿美元,数字资产交易平台Bullish(BLSH.US)的募资总额也有11.10亿美元,完成了从独角兽到上市公司的蜕变。

今年前三季,美股市场上首发募资总额超10亿美元的IPO有7宗,除了上述的三家公司外,还有LNG设施运营商Venture Global(VG.US)和英伟达(NVDA.US)支持的云服务公司CoreWeave(CRWV.US),以及网络安全公司Sailpoint Parent(SAIL.US),为今年以来美股市场上募资总额最高的三宗IPO,分别为17.50亿美元、15亿美元和13.80亿美元。此外,备受关注的“稳定币第一股”Circle(CRCL.US)募资总额也达到10.54亿美元。

从它们上市以来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对于AI和稳定币等概念情有独钟,见下表,Circle和CoreWeave均表现最佳,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31倍和2.06倍,数字资产交易平台Bullish也累涨68.38%。

另外,募资规模有4.12亿美元的图形生成软件独角兽Figma(FIG.US)以及区块链借贷平台Figure(FIGR.US)也成功上市,累计涨幅分别达到61.06%和51.00%,分别具有AI和区块链等热门标签,因此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从以上美股市场的募资规模走势图可以看出,2025年第3季,美股的IPO活动也重新活跃了起来,伴随而来的是美股三大指数近日连创新高,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进一步提高资金追逐风险回报的兴趣,与此同时,科技巨头英伟达、微软(MSFT.US)、OpenAI等斥巨资进行AI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让许多风投资金看到了扩大融资与提升估值的机会而纷纷加注科创项目,进一步推进了风投项目的估值。

随着这些科创项目的融资进度加快,其IPO的进程——即早期投资者套现离场以锁定收益的意愿也在提速,Renaissance Capital的数据显示,今年有214宗IPO申请,按年上升33.8%,因此在降息预期落地后,美股第4季的IPO活动或仍将保持蓬勃。

港股IPO:前仆后继,继续加码

今年第3季,港股市场募资总额超10亿美元(约合77.82亿港元)的IPO有两宗——第3季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市的紫金黄金国际(02259.HK)和9月25日上市的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09973.HK),募资额分别为249.84亿港元(约合32.10亿美元)和91.45亿港元(约合11.75亿美元)。

紫金黄金国际为分拆自紫金矿业(02899.HK)的海外黄金业务,发行价为71.59港元,于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首日上市飙升至120.60港元,收涨68.46%,市值3,165亿港元,其股价最高曾到达123.00港元。

此外,于第3季上市的还有多只“明星股”,包括A股上市的“果链”供应商蓝思科技(06613.HK)、美股回归的三维激光雷达(LiDAR)解决方案供应商禾赛-W(02525.HK)、家电股奥克斯电气(02580.HK)等,募资规模均在40亿港元以上。

今年前三季,港股市场募资规模超10亿美元(约合77.82亿港元)的IPO有六宗,包括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03750.HK)、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01276.HK)、海天味业(03288.HK)、奇瑞汽车和三花智控(02050.HK)。

这些大型IPO,除了紫金黄金国际和奇瑞汽车之外,其他均为A股上市公司,反映出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热切之情。随着港交所与证监会优化上市门槛,A股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港股IPO的主力军。

第3季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25家公司中,有四家为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从事碳化硅晶体衬底材料生产的天岳先进(02631.HK)、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峰岹科技(01304.HK)、“果链”供应商蓝思科技、食品股安井食品(02648.HK)。

港股市场接下来的IPO活动也在提速,港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数目达到331宗,其中处理中的有231宗。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为截至8月末的数据,9月以来,又增加了许多公司提交申请,单是9月末的最后三个交易日,就有28家公司提交新申请,其中A股赴港的就有大金重工(002487.SZ)、百利天恒(688506.SH)、晶合集成(688249.SH)、利欧股份(002131.SZ)、贝达药业(300558.SZ)、长春高新(000661.SZ)、普源精电(688337.SH)、极米科技(688696.SH)、圣邦股份(300661.SZ)等。

此外,还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表示有意回港上市,可以预见到第4季,港股的新股市场将会更加热闹。

我们留意到,今年以来新股表现最好的是带“B”的18A上市公司——即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表现最好的四家公司均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包括药捷安康-B(02617.HK)、映恩生物-B(09606.HK)、中慧生物-B(02627.HK)和派格生物医药-B(02565.HK),上市以来的累计涨幅分别为970.72%、278.44%、260.93%和248.08%。

就2025年第3季单季新上市的公司而言,依然是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表现抢眼,中慧生物-B为季内表现最好的新上市公司,银诺医药-B(02591.HK)、劲方医药-B(02595.HK)、维立志博-B(09887.HK)等第3季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累计涨幅均排名前6,累涨88%以上。

今年港股市场创新药板块高涨应是推动相关行业新股表现飙升的主要推动因素。Wind的数据显示,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初至今的涨幅达到104.55%,表现最好。

结语

综合2025年前三季全球IPO市场表现来看,港股与美股呈现出“此消彼长、各有亮点”的鲜明格局,市场重心与企业选择的变化,既折射出政策环境与资金流向的影响,也为后续市场走向奠定了清晰基调。

港股市场无疑是本季度全球IPO舞台的“主角”。在港交所上市优化措施落地、市场从低位强劲反弹的双重利好下,企业赴港上市热情被充分激活,前9个月234亿美元的募资总额,不仅实现超两倍大幅增长,更显著超越美股同期水平;即便单看第3季,94亿美元的募资额虽较上季略有回落,但仍较去年同期高出74%,且力压纳斯达克与纽交所。

A股上市公司已成为港股IPO的绝对主力军,无论是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还是天岳先进、蓝思科技等细分领域代表,纷纷选择赴港拓展融资渠道;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更成为“黑马”,药捷安康、映恩生物等个股超两倍甚至近10倍的涨幅,印证了市场对创新药赛道的高度认可。而截至8月末331宗待处理上市申请、9月末最后三个交易日即有28家公司递表的态势,以及多家A股公司释放的赴港意向,更预示着第4季港股新股市场将延续“热闹”景象,成为全球企业融资的核心选择之一。

美股市场虽在募资总额上不及港股,却凭借“热门概念驱动”展现出独特活力。第3季,AI与稳定币相关企业成为IPO“吸金王”:英伟达支持的CoreWeave、“稳定币第一股”Circle上市后分别斩获以倍数计的累计涨幅,数字资产交易平台Bullish、图形生成软件公司Figma等带有时尚科技标签的企业亦表现亮眼,反映出市场对高成长科创赛道的追逐。这一热度背后,既得益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下资金对风险回报的偏好提升,也离不开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在AI与相关科创项目上的持续投入,为风投项目提供了估值提升与融资加速的土壤。从数据来看,今年214宗IPO申请同比增长33.8%,随着降息预期逐步落地,第4季美股IPO活动也有望保持蓬勃,科创概念仍将是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

值得关注的是,中概股赴美上市的“降温”,进一步凸显了港股的“分流效应”。尽管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以来涨幅显著跑赢美股大盘,但第3季美股中概股仅10只完成IPO,7千多万美元的募资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国拟提高中概股上市门槛是主要制约因素。这一变化不仅解释了港股IPO热情高涨的部分原因,也暗示了全球中资企业上市选择的“再平衡”——港交所凭借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系、持续优化的制度环境,正成为中资企业“家门口”的优质融资平台。

展望未来,无论是港股凭借制度优势与中资企业支持持续领跑,还是美股依托科创概念与流动性环境保持活力,2025年第4季全球IPO市场的竞争与机遇都将更加清晰。对于企业而言,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上市地、贴合市场偏好的赛道,将成为成功融资的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把握热门概念机遇的同时,深入挖掘企业基本面价值,方能在活跃的新股市场中实现稳健布局。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