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肿瘤耐药始终是制约治疗效果的核心瓶颈——约80%至90%的癌症患者死亡与耐药性直接相关。
成立于2017年的应世生物,以解决由肿瘤防御所引起的耐药为使命,聚焦黏着斑激酶(FAK)及相关信号通路,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ifebemtinib及协同管线布局,成为中国唯一拥有选择性FAK抑制剂晚期临床试验药物的生物科技企业,正推动肿瘤治疗从“单一靶向”向“协同破局”的范式革新。
站在治疗创新的新前沿,聚焦重大未满足医疗需求,应世生物的前景已经广获认可。
直击肿瘤耐药核心,深耕FAK赛道
肿瘤治疗的核心挑战在于肿瘤的内在及适应性耐药机制,这受到恶性细胞和肿瘤微环境(TME)的共同影响,包括CAF等基质成分。这些机制不论是原发性还是获得性耐药,都是导致目前许多疗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世生物战略性聚焦于多种肿瘤类型共有的关键讯号传导枢纽,尤其是FAK及整合素通路,它们在肿瘤细胞存活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导致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失败。
应世生物的治疗策略旨在破坏纤维化间质,增强T细胞及生物疗法对TME的渗透,延迟或预防治疗耐药性。
在精准锁定这一“耐药节点”后,应世生物构建了以FAK为核心的技术体系与产品矩阵,旨在多方面发挥作用,包括直接攻击肿瘤细胞和重塑TME(尤其是CAF)或同时发挥作用。
其中,核心产品ifebemtinib是一款具有“同类最佳”潜力的高选择性口服FAK抑制剂。截至2025年8月,ifebemtinib已在中国进入两项注册研究,针对三种适应症获得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针对一种适应症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
值得一提的是,应世生物采用以ifebemtinib为核心的“Pipeline-in-a-product”策略,将其定位为联合治疗的基石及赋能多种治疗方案的平台。这一战略充分利用ifebemtinib已证实的能够协同多种治疗模式的能力,使公司能够寻求最佳合理联合疗法。
为执行这一策略,应世生物围绕四个关键支柱构建ifebemtinib的开发计划:(1)与RAS抑制剂联合治疗;(2)与化疗及ADC联合治疗;(3)与其他靶向及放射疗法联合治疗;(4)用作免疫疗法的锚定治疗方案。
在铂耐药卵巢癌(PROC)领域,ifebemtinib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联合治疗的Ib/II期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mOS)等数据远超传统单药疗法,且安全性优异。目前该联合疗法已进入III期注册临床,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提交NDA申请,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获批的选择性FAK抑制剂。
KRAS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癌基因,但传统抑制剂单药疗效有限。在KRAS突变实体瘤这一“癌王级”赛道,ifebemtinib的协同价值更为突出。
其中,ifebemtinib与KRAS G12C抑制剂D-1553(garsorasib)联合治疗一线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b/II期多项数据向好,为患者提供了“无细胞毒性”的治疗选择,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计划2028年底前提交NDA。
此外,为最大化ifebemtinib的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应世生物正在开发该候选药物与ADC/ADC候选药物的联合疗法,用于治疗广泛的实体瘤适应症,其中包括NSCLC、PDAC(胰腺导管腺癌)和PROC。
在“Pipeline-in-a-product”策略下,针对特定适应症的每种成功联合治疗方案均作为独立的管线,使应世生物能够借助单一核心资产覆盖多个高价值适应症和市场,从而最大化其商业潜力。
协同管线布局,拓展治疗边界
为巩固赛道领先地位,应世生物还布局了第二代选择性FAK抑制剂IN10028,依托ifebemtinib的研发经验,优化与RAS抑制剂、ADC等疗法的协同效果,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IND申请,2026年启动首次人体临床试验。
应世生物的这种“迭代式研发”策略,不仅强化了在FAK领域的技术护城河,更确保了对肿瘤耐药机制的持续突破。
此外,应世生物还同步推进了多项产品的研发。
其中,IN30758则聚焦FAK上游的整合素信号通路,在NSCLC、胰腺癌中高表达,与FAK抑制剂联合可产生“1+1>2”的协同效应。目前,IN30758已完成CMC及IND准备研究,计划2025年内提交IND申请。
OMTX705则是一款靶向肿瘤微环境中CAFs的ADC药物,通过识别CAFs表面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精准清除肿瘤保护屏障。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对胰腺癌、胃癌、NSCLC等多种消化道肿瘤具有强效杀伤作用,且与抗PD-1疗法协同效果显著,计划2026年下半年推进至II期临床。
另一款ADC药物IN30778,靶向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的独特肿瘤相关抗原(TAA),尤其在结直肠癌、胰腺癌中潜力显著,预计2026年完成IND准备并提交申请。
总的来看,应世生物管线布局的核心逻辑是通过“FAK抑制剂+上下游靶点药物+ADC”的组合,形成覆盖肿瘤细胞、微环境、免疫调控的多维度治疗体系,既解决单一疗法的耐药问题,又拓展了适应症边界,为未来商业化提供“多引擎驱动”。
顶尖团队+行业合作,加速创新落地
应世生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以疾病生物学为驱动”的研发体系与“早期布局、全球协同”的商业化策略支撑。
在研发端,公司建立了整合型转化医学平台,核心团队具备深厚的全球制药经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在琪拥有20余年全球制药研发领导经验,曾主导罗氏中国创新中心的药物发现与早期临床开发,在默沙东期间推动可瑞达(PD-1抑制剂)、佳达修(HPV疫苗)等重磅产品在中国的NDA获批;首席商务官郭安峰先生拥有20余年肿瘤药物商业化经验,曾领导百时美施贵宝肿瘤业务的销售团队。这支“研发+商业化”复合型团队,确保了从临床前研究到商业化落地的高效推进。
在合作端,应世生物依托“中国唯一晚期FAK抑制剂”的独特定位,构建了广泛的行业协作网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顶尖临床机构合作,加速临床试验开展;与全球FAK领域KOL深度协作,验证研发策略的科学性;通过国际合作(如OMTX705的授权引进),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自2022年起,公司已开始布局商业化能力,覆盖中国主要三甲医院,为核心产品上市后的快速放量奠定基础。
从行业机遇来看,全球首个选择性FAK抑制剂于2025年5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KRAS突变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GSOC)患者。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55.6亿美元,自2026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达71.7%。
中国首个选择性FAK抑制剂预计2026年获批,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亿美元,自2027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6%。
Ifebemtinib有望成为同类最佳的选择性FAK抑制剂,凭借ifebemtinib的先发优势与协同管线布局,应世生物有望在这一蓝海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正向循环开启在即,行情释放估值红利
也正是得益于此,应世生物在一级市场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8月22日,应世生物顺利完成总额近3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比邻星创投、澄翔资本等知名机构参与此次投资,为其管线推进与商业化筹备注入强劲资本动力。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4亿元人民币,叠加C轮融资资金等财务资源,公司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足以应付其未来至少12个月的成本(包括研发费用及行政开支)至少125%。
充裕的资金储备足以支撑当前阶段的研发推进与上市前准备工作。而其核心管线ifebemtinib联合PLD治疗PROC已进入NDA(新药上市申请)前夕阶段,距离商业化落地仅一步之遥。
可以预期,一旦该管线成功实现商业化,应世生物将有望打破“研发投入依赖融资”的传统模式,构建起“研发转化-商业变现-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是表现最佳的板块之一,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赋能、流动性改善、BD交易爆发等,国内创新药企的实力正被发现与认可。与此同时,于今年在港股上市的创新药企,诸如银诺医药、映恩生物、劲方医药等大都有不俗表现。适逢行业价值重估的时代进程中,应世生物亦有望凭借自身实力与时代机遇取得佳绩。
结语
在肿瘤治疗从“延长生存期”向“追求治愈”迈进的过程中,耐药性始终是最大的“拦路虎”。应世生物以FAK抑制剂为核心,通过“协同治疗”策略破解这一难题,在多种难治性肿瘤中展现出“颠覆式”疗效,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随着ifebemtinib即将提交NDA、协同管线逐步进入临床,应世生物正从“临床后期生物科技公司”向“商业化阶段创新药企”跨越,其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