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市场接连出现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要约收购相关公告。
10月23日,五矿地产(00230.HK)与俊裕地基(01757.HK)双双披露要约公告。其中五矿地产因股票流动性偏低,拟通过私有化从港股退市,若成功退市,将成为国资委首批地产主业央企中首家退市企业。
紧随其后,国内知名食品制造企业——康大食品(00834.HK)于10月24日发布要约收购公告。不过,康大食品本次仅为股权转让,并不涉及私有化退市安排。
控股股东割肉离场,康大集团董事长接盘
根据公告,高思诗通过其全资持有的香港盛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盛源控股”),与康大食品当前控股股东鼎希有限公司(下称“鼎希”)签署购股协议。盛源控股拟以每股0.265港元的价格,收购鼎希所持有的约54.69%公司股份,总交易对价为6564.26万港元。

该要约价较康大食品停牌前收盘价0.228港元溢价约16.23%,但较其每股综合资产净值1.269港元折让约79.12%。
消息公布后,康大食品复牌股价应声大涨,截至发稿前涨幅高达123.68%,报0.52港元。
目前,鼎希为康大食品的控股股东,持股54.69%,鼎希实益拥有人为吴继明。交易完成后,鼎希将不再持有任何股份,康大食品的控制权将转移至盛源控股,由高思诗成为新任实控人。
吴继明于2019年7月以约2.4亿港元入主康大食品,但此后公司股价持续低迷,导致吴继明账面浮亏严重。今年1月,吴继明曾减持康大食品7700万股股份,套现约1078万港元,但仍保留控股地位。尽管康大食品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所回暖,吴继明仍决定“清仓离场”。两次出售合计亏损约1.6亿港元,可谓“割肉”退出。

本次接手的高思诗,是食品出口及生产行业的老将,其现任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还担任过胶南市外贸冷藏厂厂长、胶南县外贸颗粒饲料厂副厂长等职。
此外,高思诗还是康大食品两家附属公司董事,同时也是康大食品执行董事高岩绪的叔叔。
业绩回暖,流动性压力仍存
康大食品是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肉兔、肉鸡及快餐调理食品的生产加工。
2006年,康大食品在新加坡上市,随后于2008年实现香港双重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新港双上市企业。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冲击,康大食品增长乏力,陷入经营低谷。
业绩数据显示,在2023年与2024年,康大食品收入连续两年下滑,且自2020年起持续录得亏损,盈利表现疲软。同业公司雨润食品(01068.HK)也面临相似困境。
转机出现在2025年上半年。随着行业回暖及出口订单增加,康大食品业绩迎来反弹。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2.1%至8.62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因产品售价提升,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7%提升至5.0%。期内亏损同比大幅收窄93.4%,至153.5万元。

具体业务方面,康大食品三大业务的收入均录得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加工食品和冷藏及冷冻鸡肉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4%及18.2%。
面向未来,康大食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期提升业绩。优化产品结构方面,公司计划加大对高附加值加工食品的研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方面,公司意图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加强成本管理等方式来强化核心能力。
不过,康大食品面临较为严峻的流动性压力。
根据公司业绩报告,在2025年6月底,公司有银行借款9550万元、来自关联方的贷款3843.4万元及来自直接控股公司的贷款1.02亿元,总额为约2.36亿元,须于2025年6月30日起计12个月内偿还,而公司于6月30日仅维持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45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总结
康大食品这次“易主”不仅带来股价飙升,也折射出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在资本与经营之间的艰难平衡。尽管上半年业绩有所回暖,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也在优化,但高负债与流动性压力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新主高思诗能否凭借产业经验带领康大食品走出困局,将是接下来最大的看点。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