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港、A两市氢能板块集体异动拉升,成为当日市场焦点之一。
在港股阵营,截至收盘,重塑能源(02570.HK)表现最为突出,涨幅达40.56%;国富氢能(02582.HK)涨6.7%,国鸿氢能(09663.HK)涨6.61%,亿华通(02402.HK)涨3.06%,中集安瑞科(03899.HK)、京城机电股份(00187.HK)等氢能源概念股跟涨。

在A股阵营,氢能板块迎来涨停潮。其中,龙洲股份(002682.SZ)、联美控股(600167.SH)、中集集团(000039.SZ)均录得涨停板,海马汽车(000572.SZ)涨8.96%,亿华通-U(688339.SH)涨6.52%,京城股份(600860.SH)涨3.45%。

在这波行情躁动的背后,是国内涉及氢能的利好不断出现。
政策利好频发,提振行业信心
氢能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今年以来,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氢能源相关利好政策不断。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推进煤炭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氢能被明确列为矿区清洁替代和绿色交通的重要方向,具体措施包括氢能矿卡的规模化应用,及加氢站建设。此外,《意见》鼓励煤化工项目开展绿氢利用替代。
随着上述《意见》的落地实施,矿区将成为氢能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分析称,从氢能矿卡到加氢站,从煤化工绿氢替代到制氢技术研发,氢能产业链有望在矿区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并在能源转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另外,不久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将氢能列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氢能被写进了“十五五”规划建议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意味着我国氢能产业正从“示范探索”迈向“规模化商业化”的新阶段,给了行业极大信心。
地方层面,相关政策加速跟进。例如,山东、四川、陕西、吉林、河南、辽宁、山西、内蒙古、湖北和青海省等多省市纷纷出台“氢能车辆高速免费通行”政策,降低氢能车辆运营成本。此外,地方各项专项补贴、产业基金也加码支持氢能发展。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国内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据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2024年中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突破365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超过每年12万吨,占全球一半。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量约2.4万辆,加氢站超540座,氢能在重卡、港口机械等领域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
全球范围内,氢能产业投资热潮同样高涨,进一步印证该赛道的长期价值。氢能理事会与麦肯锡公司近日联合发布的《全球氢能发展报告》显示,当前已落实的全球氢能项目超500个,总投资达1100亿美元,较上年度增加350亿美元。
“港股 100 强”评选启动,氢能概念股能否入局?
在中央、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进入有序破局和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环节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有力地支撑着氢能产业离产业化和商业化越来越近。
多家券商也在研报指出,2025年是示范城市群政策的最后一年,也是氢能中长期规划的第一个结算时点,城市群扩容、补贴下发等政策,将加速燃料电池车量的释放。同时,随着绿氢成本的下降,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建议关注燃料电池相关企业。
在此积极预期下,近期资本市场对氢能板块的关注度升温,资金布局节奏明显加快。
恰逢此时,第十二届“港股 100 强”评选已正式启动,将于12月8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该评选自创立以来,始终紧密贴合产业变革的脉搏,历经十余年发展,榜单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细分板块持续增设完善,核心目标愈发全面且精准,致力于为投资者精准挖掘各赛道优质投资标的提供专业、权威的指引。
那些手握核心技术壁垒、具备规模化产能布局的港股氢能标的,无疑具备更强竞争力。例如,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和销售,并提供氢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服务的重塑能源(02570.HK),在行业中占据着领先地位。
那么,在本届“港股 100 强”评选中,究竟哪家港股氢能概念股能够凭借自身硬实力脱颖而出、荣登榜单,值得期待。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