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7月11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2025年5月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5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2.73万亿元,同比增长8.6%。人民币贷款余额12.15万亿元,同比增长9.2%;外币贷款余额808亿美元,同比下降2.9%。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75亿元,同比少增1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3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亿元。外币贷款增加5亿美元,同比少增2亿美元。
【财华社讯】10月18日,央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16日上午联合召开主要金融机构座谈会,认真学习贯彻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推动金融机构加快落实近期金融增量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远企,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迅速行动,用好用足各项增量金融政策,逐项抓好政策落地见效。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加强利率政策的执行和传导,扎实组织做好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调整工作。实施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新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注重部门协调和业务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持续提振市场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有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金融高质量发展。
4月18日,央行发文称,货币信贷总量要稳。近年来,人民银行注重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5%,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9.7%,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均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充分有力。未来,还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均衡投放,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拉长时间、跨越周期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以金融总量的合理适度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別化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并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对发展基础好、经营结构稳健、具备可持续能力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加强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三农”领域使用情况的统计、信息披露和政策评估。
央行上海总部披露2022年4月长三角地区货币信贷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份,长三角地区人民币存款增加1573亿元。其中,住户部门存款减少182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400亿元。4月份,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129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减少80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8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21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8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0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8亿元。
央行网站今日发布,人民银行、银保监会5月23日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分析研究信贷形势,部署推进当前和下一阶段信贷工作。会议强调,金融系统要用好用足各种政策工具,从扩增量、稳存量两方面发力,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围绕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落实政策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要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平衡好信贷适度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财华社讯】12月1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截至开盘,沪指跌0.13%报3670.26点,深成指跌0.25%报15075.23点,创指跌0.28%报3480.51点。盘面上,煤炭板块延续昨日强势继续领涨两市,纺织服饰、钢铁等板块高开,CRO板块拉升反弹。文教休闲、酿酒、半导体、电气设备等板块低开靠前。消息面上,中央高层表示将继续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实施宏观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好制度性减税降费安排,加强新能源开发和煤炭清洁利用。此外,央行长易纲昨日在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中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12月16日,央行行长易纲16日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认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面临短期下行压力,但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易纲在总结中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1月15日,央行上海总部发布2021年10月份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亿元,同比少增26亿元,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0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82亿元。
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出席会议。易纲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