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昨日(7月14日)就《证券及期货(财政资源)规则》(《财政资源规则》)修订版草拟本和相关指引展开公众咨询,以实施一套适用于从事场外衍生工具活动的持牌法团的资本规定(场外衍生工具资本规定),该套规定与国际标准看齐。根据建议,早前所提出的场外衍生工具资本规定已参照近期香港《银行业(资本)规则》及《巴塞尔框架》所作的修改而进行微调。适用于交易商经纪的资本规定亦将大幅降低,而适用于持牌法团的转移定价处理方式将予以简化,以反映证监会在2017年咨询期间所收集的意见。此外,为支持持牌法团的业务发展及多元化,证监会建议对《财政资源规则》作出多项其他修改,措施包括利便持牌法团买卖中国內地及新兴市场股票、大宗商品和碳产品,以及在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买卖数字资产期货及期权。与此同时,为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区內固定收益及货币枢纽,证监会建议豁免对中央结算的回购交易施加资本规定,藉以促进这些交易在香港进行中央结算,并推动本港交易商同业回购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证监会就早前对《财政资源规则》的若干修改所进行的咨询,发表咨询总结。
【财华社讯】7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今日在宪报刊登《2025年银行业(资本)(修订)规则》、《2025年银行业(披露)(修订)规则》及《2025年银行业(风险承担限度)(修订)规则》(统称“修订规则”),以在香港实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新审慎标准。修订规则旨在实施巴塞尔委员会就加密资产风险承担的审慎处理方法所颁布的资本标准及相关的披露与风险承担限度规定。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定的时间表,修订规则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政府亦藉此机会就《银行业(资本)规则》(第155L章)及《银行业(风险承担限度)规则》(第155S章)作出若干修订,使资本框架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并因应实施经验、业界意见及监管发展,确保风险承担限度框架有效运作。政府发言人表示:“修订规则旨在为银行的加密资产风险承担提供稳健及审慎,且符合国际标准的监管框架,促进负责任的创新,同时维护金融稳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言人补充说:“在制定修订规则时,我们已与业界进行多轮咨询,并充分考虑本地情况。”修订规则将于2025年7月16日提交立法会,并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财华社讯】7月3日,根据毕马威最新发布的《香港银行业报告》显示,尽管全球经济持续面临挑战,香港银行业仍在2024年展现稳健增长与营运韧性。该报告深入分析香港银行业2024年的整体表现,并探讨包括地缘政治、信贷风险、数码资产创新及人工智能转型等影响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报告显示,受调查的香港持牌银行2024年总资产增长4.5%,达24万亿港元;营运利润(扣除减值前)亦增长7.8%,达3,180亿港元。面对贷款需求疲弱和净息差收窄,银行业持续专注于成本控管与营运效率提升。该报告亦指出银行业在数码创新方面的进程。香港金融管理局一直致力推动区块链技术于银行业的应用,其标志性的“Ensemble 项目”旨在透过探索使用批发层面的央行数码货币(wCBDC),促进代币化资产结算。在零售方面,数码港元(e-HKD)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金管局正测试零售层面的央行数码货币的实际应用,亦已落实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为公众及投资者提供更佳保障。
【财华社讯】3月28日,据香港政府新网消息,香港特区政府今日于宪报刊登《2025年银行业(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以促进认可机构之间在特定的情况下分享资料,以加强香港侦测及防止罪案的效率。
恒生银行(00011-HK)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宣布延续策略合作,携手推动香港银行业发展及应用金融科技。
【财华社讯】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全面下调香港银行业投资评级至谨慎,主要受累于香港社会事件持续,外围经济表现亦疲弱,香港银行业面对经营压力。其中将汇丰控股(00005-HK)和恒生银行(00011-HK)的投资评级降至减持,目标价分別降至51港元和140港元。
【财华社讯】花旗发表报告指出,减息或对香港银行业净息差带来压力,存款竞争激烈亦增加融资成本;市场亦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资本或外流;香港社会事件亦对香港经济,银行业务增长,以至资产质素有所影响。
【财华社讯】财资市场高峰会今日举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兼财资市场公会议会荣誉会长陈德霖于致辞时表示在过去十年间,香港市场并不乐于银行业仅进行简单过帐业务,这对香港本身的金融业务发展并无太大帮助,香港银行业界应有足够能力和控制机制来管理资产。
惠誉高级董事兼大中华区银行评级主管胡月明预期,短期港银內地的风险敞口(MCE)增幅会放缓,但中长远会持续有增长,因为香港银行业务成熟,增长动力来自离岸业务。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指出,2018年香港银行网络骗案激增2.2倍至142宗。 阮国恒于1月24日出席“香港银行业:2018年回顾与2019年工作重点”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香港银行汇报欺诈银行网站、偽冒电邮及类似诈骗总数,由2017年的44宗,大幅增加至2018年的142宗。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