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1月1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24年第四条磋商工作人员总结》显示,香港特区经济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冲击后,正走向逐步但不均衡的复苏。面对持续的经济疲弱以及內外环境的不利因素,政策应致力于支持內需和缓解风险。政府当局实施更为渐进的财政整固计划属合适之举,有助于维持经济复苏。与此同时,当局需要采取更多措施,在中期增加和开拓政府收入,以应对与人口老化有关的支出压力,并为可促进经济增长的投资提供资金。尽管某些领域的金融压力需要加强监测和监督,但由于香港的金融体系具备充足缓冲、监管框架稳健,金融领域的风险似乎是可控的。快速的人口老化,加上物流和贸易服务领域的地区竞争加剧,凸显提高劳动力供应和生产力的需要,并通过发掘新的增长点来支持高质量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增强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抵御能力和推进绿色转型同样至关重要。
各国央行应开展合作探讨进一步推动国际支付体系变革。2023年11月12日,由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的“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技术助力智能金融发展论坛”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举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处前处长、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S.Prasad)11月12日出席了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技术助力智能金融
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2023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5%降至今年的3.0%。与2023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相比,2023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了0.2个百分点,2024年则保持不变。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文称,未来几个月,国际金融风险可能加剧,各国决策者应该更好地管理非银行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尤其是在其有可能扩散至新兴市场这一背景下。
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披露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同时,还在官网发布了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Gourinchas)的文章——《全球经济阴云密布,政策制定者需要稳定干预》。
进入2022年以来,A股没能迎来开门红,大盘持续下行,暂未有起色。A股开年疲弱,主要是受两大因素冲击。首先,奥密克戎的出现加剧了全球的抗疫压力,美国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因为疫情死亡就可反映出当前疫情的严峻性。为此,IMF近日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预估的4.9%下调至4.4%。其次,地缘政治存在的不确定性,扰乱了资本市场,引发资金出逃。1月27日,A股三大股指再次大跌,其中沪指跌1.78%,创下去年8月初以来新低,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大跌2.77%及3.25%。日内,同花顺所有板块均飘绿,逾百只股跌停。而新冠药板块却独树一帜,午后甚至一度涨超2%,收盘小幅下跌0.77%,成为A股所有板块中最抗跌的板块之一。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衰退影响,2020年全球债务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26万亿美元。数据显示,2020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债务增加最多的一年,全球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上升28个百分点至256%。其中,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上升尤为明显,其与GDP之比已从2007年的约70%升至2020年的124%,同期发达经济体私营部门债务与GDP之比从164%升至17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亚洲今年增长预测,从4月时估计的7.6%,调低到6.5%,同时提出警告,指新一波疫情,供应链樽颈和通货膨胀压力,均可能会使经济前景较预期差。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