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国际博弈下,香港资本市场的突围

日期: 2025-05-21 19:37
作者: 吴言

在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复杂环境下,香港凭借 “一国两制” 独特优势与国际化基因,正迎来多重战略机遇:

1)地缘博弈下的“超级联系人”机遇:大国在科技、金融领域的竞争促使全球资本寻求安全港,香港作为唯一同时深度融入内地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枢纽,成为跨境资本避险与配置的首选。

与此同时,香港正成为全球科技企业“双轨布局”的关键节点,例如由香港园区和深圳园区共同组成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可通过“香港研发+深圳转化”模式,有效整合两地优势资源,在AI、生物制药、机器人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2)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机遇: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存款规模近万亿,清算额活跃度持续提升。通过离岸市场的发展,香港可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更为重要的是,香港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便利香港居民开立和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并通过电子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此外,推动智能合约在供应链金融、艺术品拍卖等领域的应用,还推出稳定币分级持牌制度等,均有利于推动香港成为融合法定数字货币与虚拟资产的金融枢纽。

3)全球ESG转型下的绿色金融枢纽机遇: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今年3月出席世界合一峰会致辞时就表示,香港绿色债券发行额已连续七年在亚洲市场排名第一,在发行绿债方面,去年的市场份额达到45%,反映出香港在绿债领域持续领跑亚洲。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百亿港元创新科技导向基金,引导投资新能源和绿色科技;利用北部都会区与河套合作区聚焦AI、数据中心等绿色科技产业,以及通过兴建科技城形成产业集群等方式,将有利于香港打造绿色产融中心。

4)全球产业链重组下的区域协同机遇:香港正与内地进一步强化交通互联,并积极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法制衔接与营商环境融合,这使香港能够深度参与大湾区“20+8”产业集群建设。

香港通过丝路基金与金管局联合投资平台,重点布局能源转型和能源设施项目,同时香港与东南亚在绿色金融、数字贸易等领域深化合作,有利于拓展“一带一路”和东盟市场。

5)全球人才流动下的创新生态机遇:利用优才计划增强国际人才的虹吸效应。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等高校增设AI、区块链等课程,与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这种“引进+培育”模式,使香港在虚拟资产合规、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等领域形成人才储备优势。

6)制度性机遇:香港作为一个中西融合的地区,自由贸易、金融专业服务均十分发达,也因此在仲裁、跨境争议调解方面独具优势,国际调解院总部落户香港,突显出香港的专业能力,既能为国际调解院的运作提供专业的保障,又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与区位发挥“超级联系人”优势。

香港通过分级持牌制度和稳定币监管框架,率先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监管范式。通过构建全球领先的监管框架、打通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的融合通道、深化大湾区协同创新,香港正将虚拟资产从边缘领域转化为驱动金融变革的核心引擎,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初始推动力,在这样的宏大时代背景下,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发挥其资本市场优势?

专家建言发挥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2025年5月20日,由中国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工商专业同学会、香港经济智库主办,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香港新质生产力论坛之建设世界一流资本市场论坛”在香港中银大厦举行。本次论坛汇聚政商学界精英,围绕香港资本市场改革、创科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香港建设全球一流资本市场献计献策。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视频致辞时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特区政府全力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创科产业发展,将优秀的研发成果转化落地。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论坛后会见传媒时提到,香港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是,不断拓展原有的金融价值链,从股票、债券,到货币和商品;第二是,开创新的金融领域,包括金融科技、虚拟资产、稳定币和绿色金融;第三是,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通过香港走出去的内地企业。

香港立法会金融服务界议员李惟宏发布了题为《巩固传统优势,开拓金融创新,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主题演讲,谈到了香港在证券市场的传统优势,指出须持续进行改革,包括优化上巿审批机制、GEM改革、降低交易成本、设立场外交易(OTC)市场、取消手数要求、减少无纸证券制度对业界成本的影响等,以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金融创新,李惟宏先生认为要响应国家的金融强国建设目标,香港特区政府应积极协助获发牌的金融科技企业持续扩展业务,并推动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服务和营运模式,当中包括丰富虚拟资产产品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等,促进金融服务业升级转型。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方面,李惟宏表示,透过深化互联互通机制 (包括扩阔跨境理财通)、促进金融多元发展 (包括大宗商品、黄金、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以及拓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加速人民币国际化,以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面对全球局势的转变,香港应该如何应对以更好地服务内地与全球投融资改变的需要?

原香港交易所副行政总裁姚嘉仁分享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第一,要全面优化市场机制建设,减低摩擦成本,增强整体国际竞争力,如进一步发展香港做市商制度,尤其是容许内地做市商一定资本额度,来提供香港市场产品和离岸人民币产品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第二,深化大湾区的协同效应,释放大湾区的潜在能量,诸如如何突破壁垒,简化监管,实现大湾区硅谷和华尔街的协同效益;

第三,全面拓展全球范围的合作对象。

第四,完整完善人民币生态圈。

第五,强化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结语

资本并非万能,但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缺乏资本,则要素无法激活、创新无法落地、产业无法升级。

香港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制度优势——既保留普通法体系、自由资本流动等国际属性,又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深度嵌入内地经济循环。

这种“双重身份”使其成为全球资本理解中国、中国资本影响全球的中介:对国际资本而言,香港是“中国风险的定价窗口”,通过港股、沪深港通等工具,以熟悉的规则参与中国市场;对内地而言,香港是“全球化的试验场”,通过资本市场开放倒逼制度改革(如注册制、ESG 披露),同时为国家战略(如人民币国际化、科技创新)提供柔性支撑。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香港的发展机遇本质上源于其独特的制度优势与战略定位。通过巩固 “超级联系人” 角色、深化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构建绿色与数字双轨生态,香港不仅能在国际复杂环境中化挑战为机遇,更将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与“香港智慧”。未来,香港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制度创新,方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续写“东方之珠”的传奇。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