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正力新能(3677.HK)银河B区基地25GWh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一期工程主体结构正式封顶。该项目预计在2025年四季度投产,将新增多条自动化锂电池生产线,推动公司总产能突破50GWh。
在锂电产业全面步入智能制造与柔性转型的关键节点,此次「封顶」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结构完成,更象征着正力新能这家港股新晋锂电企业在「六边形战士」的战略下,于「规模与效率」这两个核心维度实现重大跃升。通过 「精准产能投放」与「柔性技术迭代」的协同推进,正力新能正稳步构建涵盖技术、质量、客户、效率、规模与品牌六大关键维度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全方位、均衡、高质量的发展。
工厂不是建筑,而是智造哲学
作为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的重点项目,这座智能化工厂,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占地约741亩,规划增设多条自动化新型锂电池生产线。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全流程协同服务下,正力新能带领各参建单位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项目自签约落地起便开启「加速模式」。项目于2025年3月开工建设,6月完成8万平米的钢结构厂房封顶,创下行业建设的 「正力速度」。在新能源赛道上,你能有多快,就能离终局有多近。但对正力新能而言, 「快」从不等于「急」。正力新能总裁陈继程在封顶仪式上表示,「这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一次技术与制造的深度迭代。我们不再定义产线为线性资产,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快速适配、动态进化的智能体。」
技术不是炫技,而是产业基座
在这个「内卷」剧烈、变局频发的新能源时代,真正的护城河从来不是「说出来的宏大愿景」,而是「做出来的长期主义」。正力新能的底气,来自它对「技术硬度」与「制造深度」的双重打磨。传统制造强调设备集成,正力新能则强调 「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闭环。该基地打造「软件定义电芯工厂」 ,实现精益化生产。柔性制造颠覆换型效率,产线采用标准化电芯、平台化电池包设计,同一产在线生产相同尺寸但不同电化学体系电芯的切换时间仅需3天,不同尺寸电芯切换时间则为50天,支持磷酸铁锂、三元、钠离子等多体系产品的快速迭代。AI闭环管控质量,引入深度学习、边缘计算技术,在关键工序部署AI视觉检测系统,实时分析工艺参数并自动校准,减少对人工经验的依赖。
增长不是扩张,而是价值共生
当锂电池行业还在追逐「快」与「大」时,正力新能则选择「稳」与「精」。稳,是对战略耐力的体现;精,是技术自信的内核。在行业巨头深度绑定整车厂、布局上下游闭环的大背景下,正力新能另辟蹊径,选择给车企更多自由空间的「共生共赢」合作路线。正力新能不押注整车企业,不迷信规模神话,而是坚持做一个有能力支持多端需求的「系统合作者」。
未来,随着产线落地和项目投产,正力新能将持续以「柔性系统力」穿透行业周期,在全球锂电地图上写下属于中国企业的精密注脚。封顶只是开始,未来正待启程。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