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根据毕马威最新发表的《中国內地与香港IPO市场2025年度中期回顾》,香港IPO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录得自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表现,总集资额较2024年同期增长七倍。
香港IPO市场的卓越表现主要由A+H上市激增所驱动。连同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在內,A+H上市项目占香港上半年总集资额逾七成,推动香港跃升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集资排行榜之首。加上目前香港主板上市申请宗数已达逾二百宗的历史高位,预期香港IPO市场的强劲势头将持续至2025年下半年。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场共筹集了609亿美元,上市宗数达544宗。 与去年同期相比,集资规模上升5%,但上市宗数则下降6%,整体情况尚算稳定。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紧随香港榜首之位,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集资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8%,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表示:“虽然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行业继续受投资者青睞,但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资本市场和企业营运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的长远后果仍在逐步显现中。”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上市活动保持稳定,上市宗数为61宗,集资总额为537亿元人民币。虽然集资额较2024年同期下降5%,但交易宗数增长15%。期內共有10宗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上市,集资163亿元人民币,占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集资总额的30%。
上月,中国內地监管机构发布了一项新改革,支持已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推动H+A上市模式发展。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亦宣布在科创板增设科创成长层,以支持具备高增长潜力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新改革为A股IPO市场带来另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监管机构将能更灵活地实施创新改革,不仅为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实质的融资支持,更能协助投资者更好地识別与管理相关行业的风险。”
科创板拟实施的其他改革措施包括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以及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至涵盖人工智能、商业航空及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行业。
香港近期亦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初创科技公司,推出了“科企专线”以促进特专科技公司(第18C章)及生物科技公司(第18A章)的新上市申请。该计划还包括保密申报选项,以保护敏感信息,并视这类公司为已满足某些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的特定要求。
毕马威中国香港特別行政区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朱雅仪表示:“香港资本市场近年更趋多元化,吸引大量高科技及生物科技企业来港上市,成为本地IPO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科企专线』为这些企业提供早期及定制化的指导,有助它们更清晰自信地应对监管要求。这些措施体现了香港矢志成为创新企业首选集资平台的决心。”
香港IPO市场于2025年上半年强势反弹,共录得42宗新股上市,集资额达港币1,071亿元,按年分別跃升40%及700%。市场气氛转旺亦推动上市申请个案数量。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219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较2024年12月31日的86宗增长逾一倍,而其中主板上市申请宗数达破纪录的210宗。
上半年总共完成了7宗A+H上市,创历史新高,占整体IPO集资额72%。其中,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制造商透过A+H上市集资港币410亿元,不仅成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更创下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型新股上市纪录。
A+H上市趋势料将持续升温,2025年首六个月已录得47宗新上市申请,而2024年全年仅有5宗。截至2025年6月30日,44家A+H上市申请公司中,有43家为市值逾人民币100亿元的大型A股企业。这些A+H上市申请将有助香港于下半年巩固其全球IPO市场领先地位。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在美国贸易政策引发的全球紧张局势中,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樑作用变得更为重要。纵使全球其他IPO市场均出现放缓跡象,但香港市场在A+H及高科技公司上市驱动下显着增长。我们对香港今年及未来的IPO市场景充满信心。”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