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刚收官,港股四大运动品牌——安踏(02020.HK)、李宁(02331.HK)、361度(01361.HK)以及特步(01368.HK)的成绩单已陆续揭晓。
尽管政策暖风频吹(如“以旧换新”),但体育用品行业却遭遇“逆风局”:消费需求疲软+库存承压+行业价格战,让国产运动品牌的增长引擎集体“降档”。
集体减速
相较于一季度,四大运动品牌今年二季度的运营成绩单有所弱化。
受消费情绪低迷以及库存压力不减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此前两个季度保持较高增长的安踏、特步和361度,在今年二季度亦放慢了脚步。
根据公告,于今年二季度,安踏品牌零售额同比录得低单位数正增长,FILA品牌则录得中单位数正增长,该两个品牌相较于今年一季度均为高单位数正增长的表现,增速已有所放缓。而主要以户外元素为主的其他品牌,同样增幅收窄,二季度零售额录得50-55%的正增长。
不论是安踏品牌,还是FILA品牌或其他品牌,安踏在大环境中的抗压能力于行业中属一流,此次短期波动调整并不影响其股价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截至发稿,安踏股价领涨四大体育用品股,涨幅为2.56%;其他三大企业股价小幅上涨。
特步和361度不断培育新品牌,同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路线,近几年成长性亦表现不赖。特步主品牌也增长放缓,二季度零售额录得低单位数同比增长,但索康尼表现优异,同比增幅超过20%。
今年二季度,361度主品牌和童装品牌零售额均录得约10%的正增长,增速较今年一季度有所下降。电商平台零售额则保持较高增长,同比增长约20%。
仍深陷增长困境中的“国潮”先行者——李宁,在今年二季度保持低位增长,低于一些投行预期。李宁销售点的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低单位数增长,其中线下渠道录得低单位数下降,依靠电商业务中单位数增长才能抵消线下渠道的不利影响。
交银国际在研报中引用李宁管理层的话表示,二季度的复苏趋势环比一季度走弱,略低于公司此前预期;此外,7月以来公司的流水和折扣仍然承压。
大环境承压
今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行业消费环境充满挑战,尤其二季度行业压力加大。
海通国际研报显示,根据专家关于西南地区运动品牌线下店铺样本数据,二季度店铺客流量较为稳定,但成交率和客单价同比下滑,主因消费疲软,消费者购买意愿和非刚性服装购买频率走弱。
另外,野村上月发布研报表示,根据该行近期调查,5-6月主要国内外运动服饰品牌的销售动能有所放缓。
统计局披露的数据也反映出这一点。于今年6月,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为1275亿元,同比增速仅为1.9%,相较于5月同比增速4%以及上半年同比增速3.1%,出现了明显的降速。
对于体育用品市场需求何时回暖的问题,野村预计,主要运动服饰公司销售势头疲软的局面将持续至2025年第2季至第3季,主要原因是低线城市及其服装细分市场销售势头疲软,且竞争加剧。
在本土市场,运动品牌的竞争正迈入“白热化”阶段。今年上半年,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加大促销力度,迫使国内品牌维持激进折扣策略。李宁近日表示,今年二季度公司全渠道折扣同比低单位数加深。
行业促销力度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毛利率带来压力。建银国际在研报中表示,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零售折扣率同比上升但环比趋稳。
当下,传统运动赛道越来越“卷”不动,品牌们纷纷转战户外领域——露营、滑雪、骑行等小众场景突然成了香饽饽。户外装备通常定价较高,毛利率远高于普通运动服饰,这是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一个好途径。
例如,安踏旗下的始祖鸟、迪桑特,李宁自主研发户外科技产品,以及特步的索康尼及迈乐等等,它们在高端户外布局方面颇具成效,成为企业的新增长曲线。
总结
在消费疲软、库存承压的双重夹击下,2025年上半年的体育用品行业,仿佛一场“逆风马拉松”。安踏、李宁、特步、361度四大港股运动巨头,尽管各怀绝技,却都在二季度集体降速。促销战火愈烧愈旺,毛利率被折扣“按头”,传统赛道愈发内卷。
但危机中也藏着生机,小众户外场景成了新蓝海,高端户外布局初见成效。这场“中场战事”已进入“地狱模式”,清库存与押注新赛道,两手都要抓。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