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市的电商平台拼多多(PDD.US),于2025年7月23日在美国提交的一份公告显示,已任命位于香港的安永审计其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财务业绩和内部控制,而在此之前,拼多多的审计师为安永华明。
2018年7月26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拼多多,其财务报表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编制,此时聘请香港的会计师事务所,不由得让人猜想,拼多多是否有回港上市的打算,因为香港《公司条例》及《证券及期货条例》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需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及国际审计准则(ISAs)。
香港证监会(SFC)和港交所通过现场检查、年报审阅等机制直接监管本地注册事务所,以确保其合规性。相比之下,境外事务所若缺乏本地实体,监管机构需通过跨境协作机制(例如中美审计监管合作)执行检查,效率和力度均受限。
在2021年审计底稿之争中,香港通过属地注册要求明确审计工作受香港法律管辖,有效维护了本地市场的独立性。
以上或是中概股回港上市时普遍选择本地审计机构的重要原因。
所以,拼多多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被猜测有回港上市的意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拼多多回港,意味着什么?
从拼多多的2024年年报看,创始人黄铮是其第一大股东,持有14.097亿股,占24.8%权益;第二大股东是腾讯(00700.HK),持有7.835亿股A类普通股(相当于1.96亿份ADS),占13.8%权益。
我们也留意到,拼多多是最受境外机构投资者欢迎的中概股之一,就当前可获得数据来看,持有超2%权益的机构投资者包括Baillie Gifford、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投资等著名资管公司和大型公募、私募股权基金,还有为数众多的对冲基金也是拼多多的粉丝,例如老虎环球等。
如果拼多多回港主要上市,或有望“入股入通”,让内地投资者也有机会“砍一刀”。考虑到拼多多在内地电商市场的巨大流量,南下资金对于拼多多的胃口不容小觑。
拼多多可通过港股市场获得更多增量资金,尤其在美中概股面临监管不确定性时,港股有望成为拼多多的“安全垫”。
拼多多也有机会与腾讯、美团(03690.HK)、快手-W(01024.HK)等平台企业一较高下,并成为主要大盘指数的重磅成分股。当前市值加权编制的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小米和网易占比最大,均在8%以上,腾讯、阿里巴巴、比亚迪(01211.HK)、美团均在7%以上,中芯国际(00981.HK)和京东在第三梯队的6%以上,快手则在5%以上。可以想见,若拼多多加入指数,电商平台的权重占比将进一步增加,并有望吸引更高的被动配置资金。
按现价118.21美元计,拼多多的市值为1,678.16亿美元,约合1.317万亿港元,低于腾讯的5万亿港元、阿里巴巴的2.25万亿港元和小米集团-W(01810.HK)的1.49万亿港元。
此外,腾讯近年似有减持成熟投资的意愿,例如2021年以向其股东实物分派的方式减持京东股份,2022年以实物分派的形式减持美团。若不考虑合并入账的附属公司如腾讯音乐(01698.HK)和阅文集团(00772.HK),拼多多应是其市值占比最大的上市投资。
按持有拼多多的1.96亿份ADS计算,腾讯持有的拼多多股份或价值231.54亿美元,约合1,817.26亿港元。如果拼多多回港上市,日后假若腾讯再以减持美团和京东的形式减持拼多多,也为其港股股东提供了变现的便利条件。基于这一预期,市场对于腾讯再分派的预期或有望为其估值提供支持。
结语
当然,这一切仍停留在市场基于审计机构变更所做的合理猜测之中。
拼多多更换为香港安永审计,或许只是为了适应更复杂的跨境业务合规需求,或是优化全球财务治理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动作与中概股回港上市前的典型操作高度吻合——从财务准则适配到监管合规衔接,香港审计机构的介入往往是打开港股市场大门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为了应对美股监管不确定性、拓宽融资渠道,还是为股东结构调整与长期战略布局铺路,拼多多的这一选择都为其回港上市的可能性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至于最终是否会迈出这一步,仍需等待企业的进一步动作与官方披露,但至少在当下,这场围绕审计机构变更的猜测,已让市场对拼多多的资本路径充满期待。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