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起,香港楼市受多重因素冲击而由盛转衰,港府全面“撤辣”也未能推动楼市的显著回温。
楼市的一系列松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内地客赴港置业的热情,但对香港整体楼市的提振效果仍显不足。仅靠香港本地居民支撑楼市复苏,难度较大。
因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慧琼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购房资金通”(以下简称“购房通”)的建议,即允许两地居民通过汇款方式在香港或内地购买物业。
李慧琼的这一提议,得到了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积极回应。而近日,这一两地资金互通的构想离落地越来越近。
近日,陈茂波表示,香港正与中央机构研究放宽限制,以便利内地人才调配资金在香港置业。
什么是购房通?
据悉,“购房通”是一项拟议中的政策,旨在允许内地居民通过特定渠道将资金调至香港用于购房。这一政策旨在缓解香港楼市的低迷态势,提振卖地收入,同时满足赴港内地人才的住房需求。
根据李慧琼的提议,“购房通”类似于“股票通”和“债券通”,将在内地和香港之间建立一个资金闭环通道,并由两地银行进行全流程“端对端”管理,确保资金流转仅限于内地和香港。
在资金池额度方面,初步建议设立约200亿美元(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池,内地居民可通过该机制将境内资金调至香港购房。
根据内地目前的外汇管理规定,每人每年可兑换的外币额度为5万美元,这一额度显然不足以满足内地居民在香港购房或租房的需求。因此,若“购房通”提议获得政府采纳并实施,将基本消除内地居民,尤其是赴港的“高才通”等内地人才在香港置业的障碍。
购房通落地后的影响
与前些年相比,香港楼市的成交量及楼价均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中原地产数据,今年前7月,香港整体楼宇买卖合约登记量及交易金额录得34,713宗及及2,764.27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差距巨大。
楼价方面,香港楼价2022年以来持续下探,今年6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为286.7点,相较于2021年最高点398.1点下降了超过26%。
香港楼市的低迷,直接冲击了香港的财政收入。
财经税务及库务局数据显示,于2023-24财年,香港政府地价收入骤降至195.81亿港元,创下2008-09财年以来新低。同时,地价收入占2023-24财年的政府收入比重下降至3.5%的历史低位,严重拖累了政府收入的增长。香港特区政府6月30日公布本财政年度前两个月(即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财务状况显示,财政储备为5759亿港元,而2018年巅峰时曾超过1万亿港元。
当前,整体外围经济仍不稳定,香港经济增长也面临不确定性,这需要更有力的政策和大环境的改善来共同推动香港楼市的企稳回升。
因此,若“购房通”成功落地实施,它不仅将为香港楼市注入资金、刺激市场交易,还能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推动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瑞银在研报中指出,“购房通”政策仍处于讨论阶段,预计不会很快推出,若启动,更可能先在大湾区内试点。
该行认为,长期以来,外汇管制都是内地买家赴港置业的障碍,而他们买楼的需求增加可能有助纾缓香港楼价及库存压力。按1000亿元人民币资金池,假设按揭成数为70%,该计划在乐观情景下可支持高达3630亿元的住宅买卖,相当于去年全港住宅总交易额4510亿元的81%。
此外,近年来香港输入了大量内地人才,“购房通”为他们提供购房便利,解决居住问题,增强他们在港落地生根的意愿,使其能安心贡献才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稳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金融、科技等行业发展,提升香港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从根本上缓解财政压力,形成经济发展与楼市稳定的良性循环。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