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单,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快速崛起,全球市场地位显著提升。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百强榜,中国上榜企业从2012年的1家增长至2025年的15家;根据中国汽车报发布的百强榜,中国上榜企业从2019年的8家增长至2025年的17家。虽然两份百强榜单有所差异,但均展示出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跻身全球百强,中国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回顾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历程,我们认为,中国零部件企业成长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类:
(1)抓住国内汽车增长红利。随着1983年第一家中外合资车企成立,以引进车型的国产化为基础,中国逐步建立起汽车零部件产业。此后,整车产量的高增长拉动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虽然外商企业占据较强市场地位,但产业扩张也带动一批中国企业成长。国资零部件企业借助与外商企业合作以及为集团车企配套率先发展壮大,代表企业有华域汽车、广汽零部件、北汽海纳川等。民营零部件企业从生产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大的零部件逐步向总成件、核心件延伸,从配套低端车型逐步配套高端车型,代表企业有福耀玻璃、星宇股份、拓普集团等。
(2)海外并购快速实现扩张。2008年全球经历金融危机,海外零部件企业普遍经营承压。在此背景下,中国零部件企业大举海外收并购。通过海外收购,获取技术与客户,实现业务扩张、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国资企业海外并购代表案例如中航工业收购美国耐世特、中信戴卡收购德国KSM;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代表案例如均胜电子收购美国KSS和日本高田相关资产、继峰股份收购格拉默。
(3)把握电动智能化转型机遇。中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全球领先,诞生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电动化领域,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汇川联合动力的电驱系统收入超过博格华纳、舍弗勒等国际厂商;热管理领域的三花汽零2024年首次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智能化领域,华为2024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达264亿元,已达到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榜的规模;德赛西威业务从传统汽车电子扩张至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于2021年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此外,在激光雷达、智驾芯片、智驾软件算法等赛道,也诞生了如禾赛科技、地平线、Momenta等一批得到国际车企认可的中国企业。全球汽车电动智能化转型浪潮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有望实现从“规模跟随”到“技术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上述三类成长路径既体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中国零部件企业成长的“天时地利”,当然也离不开企业自身的能动性。展望未来,预计中国零部件企业将继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企业层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以及经历国内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中国零部件企业技术短板逐步补齐,成本与服务优势进一步强化,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行业趋势层面,第一,中国电动智能汽车规模的持续增长将不断强化相关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第二,中国车企海外市场扩张也将助推中国零部件企业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兴业研究公众号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