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中期盈利改善明显!股价狂飙后迎来配售潮,创新药行情继续?

日期: 2025-09-04 19:39
作者: 云知风起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创新药概念表现不俗,北海康成-B(01228.HK)累涨逾15倍,和铂医药-B(02142.HK)、基石药业-B(02616.HK)、三生制药(01530.HK)等多股飙升逾4倍,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百济神州(06160.HK)等股也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

而在股价疯涨的背后,创新药企的业绩也出现大面积改善,也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逾6成创新药企实现营收增长,宜明昂科表现最佳

据不完全统计,有66家创新药企披露了2025年中期营业总收入的同比增速,其中43家创新药企的营业总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占比超过60%

数据显示,宜明昂科-B的中期营业总收入同比暴增49285.71%至0.38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速表现最佳。

不过,宜明昂科的营收规模并不大,之所以增速飙增主要是因为上年同期基数低,而2025年中期营业总收入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集团根据公司与Axion Bio,Inc.达成的授权及合作协议收取近期付款。

此外,康诺亚-B、科济药业-B、加科思-B的中期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也都超过5倍;荃信生物-B、和铂医药-B等多股的中期营业总收入录得翻倍增长。

同样的,上述这些创新药企的中期营业总收入规模也都比较小,因此容易实现大幅增长。

近30%创新药企录得盈利,逾7成实现利润增长

而从归母净利润的表现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84家创新药企披露了2025年中期归母净利润,其中25家创新药企的归母净利润为正,实现盈利,占比近30%

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之一,恒瑞医药(01276.HK)在今年刚刚登陆港股市场。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至44.50亿元,表现最佳。对比往年业绩,恒瑞医药中期营业总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创下了半年度新高,稍显不足的是今年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

此外,中国生物制药、和黄医药、翰森制药、石药集团、三生制药、华领医药-B的中期归母净利润也都超过10亿元级别,表现较好。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另一家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5.63%至4.50亿元,是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百济神州中期业绩大增,实现扭亏,主要因核心产品泽布替尼放量超预期。与此同时,百济神州还上调全年营业收入指引为358亿元至381亿元,毛利率为80%至90%中高位区间,经营性现金流扣除购建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后预计净额为正。

从边际变化来看,据不全统计,在79家披露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的创新药企中,58家实现同比增长(亏损收窄),占比超70%,可见利润端普遍表现向好,这也是创新药行情得以持续的一大原因所在。

其中,和铂医药-B中期归母净利润同比飙升4936.38%至5.13亿元,增速表现最为亮眼。

根据业绩公告,2025年上半年,和铂医药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大增主要系因为分子许可费收入迎来飙增,这是因为期内与全球制药公司的战略合作及新取得的创新产品对外授权。

事实上,除和铂医药外,上半年港股市场还有许多创新药企因为对外授权而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大增,包括恒瑞医药、翰森制药、先声药业等等。

此外,和黄医药、华领医药-B、信达生物等多家创新药企的中期归母净利润录得翻倍增长。

股价飙升后掀起配售潮,创新药企仍亟需“补血”?

需要指出的是,在股价普遍大涨之后,今年创新药领域的配售融资也明显增多,且频频出现折价配股,这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已有约16家公司宣布配股融资计划,总额超过173亿港元,占到同期全市场配售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例如,9月2日盘前,药明合联(02268.HK)公告拟配售2300万股股份,净筹13.01亿港元,58.85港元的配售价较此前最后交易日收市价折让4%。

同日,先声药业也公告称,拟先旧后新配售1.21亿股股份,净筹约15.535亿港元,配售价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折让约8.03%。

在更早之前,科笛-B、和铂医药-B、歌礼制药-B、云顶新耀、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众多药企也都进行过配股集资。

之所以创新药领域会涌现出配售潮有多方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创新药的研发耗时费钱成功率还低,大部分创新药企自身的“造血”能力又不足,亟需外部资金的支持。而在前几年,医药行业一级市场的投融资环境趋冷,同时创新药企在二级市场普遍遭遇暴跌,融资非常困难。

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创新药行情,板块集体飙升,因此许多创新药企才会选择趁高位募集一笔资金,为后续的研发、商业化储备“弹药”。

从2025年中期披露的数据来看,也有许多创新药“弹药充足”,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百亿元人民币,信达生物、石药集团、翰森制药等一些创新药企也储备了巨额资金。

不过,还有更多尚未实现商业化的创新药企仍然亟需资金支持,如果板块行情继续,或将有更多药企加入“配售大军”,这方面的情况值得留意。

机构对创新药有何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板块持续飙升之后,创新药行情在近期稍显停滞,走势也出现了一些分化。而在近日有多家机构对行业的后续发展发表了最新看法。

其中,万联证券在9月3日的研报中称,经历了4年调整后,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行业迎来复苏。股价方面,BD交易、ASCO会议公布积极数据等均为关键催化剂;企业收入和利润高增长主要由出海和商业化放量驱动,BD收入成新增长引擎,多家biotech企业实现扭亏为盈;港股18A政策持续完善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启用改善创新药企业融资环境,提升流动性,有利于行业估值修复。下半年建议关注拥有差异化技术平台企业,如在免疫疾病领域双抗技术领先突破的企业;BD交易预期强的企业,如拥有PD-1基础平台向多靶点迭代管线的企业;拥有新科技融合赛道的企业,如创新药与AI融合赛道;以及全球新兴疾病赛道,如阿尔茨海默病、GLP-1类药物赛道,积极的临床数据催化相关资产重估。

东方证券也在日前的研报中表示,从2025年中报数据来看,随着国产创新产品进入商业化周期并叠加出海潜力释放,创新药及产业链业绩表现突出。考虑到医药行业已经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创新带来的出海浪潮刚刚起步,未来若干个季度行业成长较为确定,再叠加“低仓位+估值底”,当前依然是配置医药行业的极佳时间点。

信达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医药中报业绩整体呈现边际改善趋势,其中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业绩表现亮眼,展望2025年四季度,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有望推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进一步改善,持续看好创新药、CXO及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等细分方向。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