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10月10日讯,毕马威于9日发布了《中国内地与香港IPO市场2025年第三季度回顾》(简称“报告”)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香港凭借前所未有的IPO申请浪潮,有望在2025年底重新夺回全球IPO市场排名首位。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市场有近300宗上市申请,创下历史新高。
2025年首三季度,全球市场共筹集了1,116亿美元,上市宗数达930宗,与去年同期相比,集资规模和上市宗数分别上升32% 和3%。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紧随香港,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集资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9%,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报告指出,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最近宣布了一系列上市规则修订的建议,包括对中国内地经营企业订立最低公开集资金额的上市要求。该修订一旦实施,将会对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微型中国内地企业产生影响。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表示:“随着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逐渐减少,企业再次开始为筹集下一阶段发展所需的资金而把目光投向公开市场。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等新兴行业的IPO持续备受关注,反映投资者对前瞻性投资的浓厚兴趣。”
2025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IPO渐趋活跃。总体而言, A股市场在2025年首九个月的上市宗数为95宗,集资总额为1,13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市宗数增长了12%,集资额增长了30%。在本季度,一家知名绿色能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集资额达到A股市场总集资额的16%。此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上市势头持续,2025年首九个月共有17宗上市,筹集了359亿元人民币,占A股总集资额的三分之一。
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进行了深化改革,并于7月实施了“1+6”政策。这些综合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精准服务技术突破但尚未盈利的企业;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引入更多长期资本支援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提高审核效率等一系列有助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获得资金并促进其长远发展的举措。
毕马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经济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朱雅仪表示:“2025年A股市场有所增长,得益于中国内地在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针对性的监管改革。机构投资者在IPO中的参与度提升,以及海外机构投资者对内地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预期将促进更多高质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机构参与度的提高,加上以创新为导向的上市项目,为内地最具潜力的科技公司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使其能够有效地获得资本,同时保持长期创新和增长的目标。”
在报告中,毕马威表示,香港IPO市场在第三季度延续强劲势头,于首九个月共录得67宗新股上市,集资额达1,829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跃升49%和229%。香港IPO市场的整体增长主要由A+H上市推动。前三季度共完成11宗A+H上市,占总IPO筹资额的50%。一家矿业公司于第三季度完成了香港自2021年以来最大宗分拆上市,集资250亿港元,成为2025年迄今为止全球第二大IPO。
市场的强劲势头可从正在处理中的公开上市申请达破纪录的289 宗中所见(截至2025年9月30日),而这一数字还未包括自5月以来选择保密申报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第18C章)和生物科技公司(第18A章)的申请。此外,超过四分之一的上市申请为A+H项目,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海外融资和国际扩张的首选平台的地位。
与此同时,香港迎来两年多以来的首家中概股回归。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供应商于第三季度完成了双重主要上市。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宣布将协助中概股回港上市,预计未来中概股来港上市数量将持续增加。
香港交易所最近完成关于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咨询,并随即展开了对持续公众持股量的进一步咨询,旨在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的资本管理灵活性的同时,保持市场质量。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亦宣布将进一步优化主板上市制度和“同股不同权”的上市规定。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表示:“估值和流动性的提升正在推动香港IPO市场蓬勃发展,A+H及第18C章上市尤为活跃。这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带动近期IPO活跃度提升。凭借创纪录的上市申请,我们有信心2025年香港将再次登上全球证券交易所的榜首。”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