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东南亚研究 | 张弛有度——中美关税博弈下的港股策略

日期: 2025-10-15 08:13
作者: 兴业研究

本次中美博弈的突发升级与快速缓和,本质上是APEC元首会晤前围绕筹码争夺的战术性试探。然而对港股市场而言,每一次关税博弈的冲击都不容忽视——市场往往因此陷入高波动状态,使依赖传统分析框架的投资者陷入被动。

在这一政策不确定性常态化的周期中,构建能够主动驾驭波动、而非被动承受冲击的投资框架,已成为港股策略的核心命题。我们认为,答案不在于预测政策的每一次转向,而在于建立一套超越短期事件的系统性认知体系基于博弈基调、市场状态与策略应对三个维度的全局审视,我们形成以下判断:

博弈基调:本次10月关税风波应定性为战术性“以压促谈”,而非战略性脱轨。美方极限施压旨在为APEC元首会晤抬高价码,而双方后续的缓和表态表明,“张弛有度”已成为双方共识的底线,预计事件大概率将通过高层沟通实现软着陆。然而,鉴于此类博弈的高度复杂性,未来消息面出现反复拉锯的可能性仍不容忽视。

市场状态:当前市场虽再现4月博弈场景,但整体恐慌程度有限,交易行为呈现典型的“Flight to Quality”特征。然而,港股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高估值、高浮盈板块面临获利了结压力,资金向防御性方向的再平衡或推动风格快速轮动,预计将驱动港股阶段呈现出“低恐慌-高波动-快切换”的组合。

策略应对:“交易TACO博弈,还是避险”——答案取决于其自身的风险偏好和仓位。在不同风险偏好下,把握“张”的进取与“弛”的防守:风险偏好较低者宜以防御为核心,风险偏好均衡者可采取杠铃策略,在防御性(高股息等)、成长性(科技等)与反脆弱性(自主可控等)资产之间动态平衡,风险偏好较高者则可把握市场情绪驱动的超跌机会,适时布局。

总而言之,在政策博弈常态化的环境中,投资的关键在于“应对”远胜于“预测”。投资者唯有基于清醒的自我认知,构建与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的稳健组合,方能穿越波动,行稳致远。

来源:兴业研究公众号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