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国产创新药一哥”恒瑞医药(01276.HK)(600276.SH)前三季度业绩揭晓。得益于创新成果落地,以及国际化进程提速,该公司实现营收、利润双双增长。
但这份看似亮眼的业绩答卷,并未提振股价。10月28日,恒瑞医药(01276.HK)收盘下跌5.2%,报75.6港元/股;其A股同样承压走弱,收盘跌幅为5.06%,报人民币63.62元/股。
有分析指出,恒瑞医药股价“不涨反跌”,或源于两大因素:其一,在技术面,恒瑞医药的股价在年内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上涨行情,积累了较多获利盘,三季报披露后,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叠加今日医药板块整体表现偏弱,放大了个股波动。
其二,恒瑞医药尽管前三季度同比数据亮眼,但三季度营收、利润环比均出现减速迹象,业绩变化引发投资者对增长势头的重新评估,部分资金选择避险。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31.8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85%;归母净利润为57.51亿元,同比增长24.50%。
单季度看,第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74.27亿元,同比增长12.72%,环比下滑13.19%,归母净利润为13.01亿元,同比增长9.53%,环比下滑49.5%,暴露短期增长压力。
现金流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10亿元,同比大增98.68%;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10亿元,同比暴增209.78%。恒瑞医药解释,核心原因是公司药品销售及海外授权首付款收到的现金增加。
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创新药业务持续放量,以及对外授权交易收入增加。
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研发费用达 49.45 亿元,同比增长8.72%,累计研发投入已超500亿元。
在持续高研发投入的推动下,恒瑞医药创新成果不断落地。今年第三季度,恒瑞医药多款新药获批上市,包括: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EZH2抑制剂泽美妥司他片(目前全球唯一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口服降糖三联复方制剂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
此外,恒瑞医药还有多款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包括海曲泊帕的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成人化疗为主的抗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相关适应症、HRS9531用于成人长期体重管理适应症、瑞康曲妥珠单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相关适应症等。
出海方面,今年以来,恒瑞医药在创新药对外授权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的BD交易频传捷报。
7月,恒瑞医药PDE3/4等12款新药与GSK达成合作(注: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约120亿美元选择权行使费和里程碑付款+销售提成)。
9月,恒瑞医药又先后达成两项重要海外授权交易。一是,HRS-1893与Braveheart Bio达成“NewCo模式”合作(注:首付款6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款+潜在约10.13 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销售提成);二是,瑞康曲妥珠单抗与Glenmark Specialty S.A.达成授权合作(注:1800万美元首付款+潜在约10.9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销售提成)。
这些BD交易不仅为恒瑞医药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国际影响力,为长期业绩增长埋下伏笔。
据国金证券于10月28日发布的研报指出,恒瑞医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新产品与新适应症持续获批,预计给公司带来持续业绩增量。此外,公司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速,创新药对外许可已成为常态化业务。
有业内人士提醒道,随着创新药业务的持续放量,和对外授权交易的不断增加,恒瑞医药的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但短期股价有波动,后续仍要重点关注创新药商业化进展和海外合作落地节奏。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