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每小时的工资有1,140万美元,约合8,120万元人民币,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马斯克的真实写照。特斯拉(TSLA.US)股东投票通过了马斯克的“万亿薪酬”大礼包。
当全球打工人还在为碎银几两奔波时,这位世界首富刚刚又赢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造富实验”入场券——一份价值近1万亿美元的超级协议。
万亿薪酬包的内容与影响
马斯克的万亿薪酬包是特斯拉董事会于2025年9月提出的十年期薪酬激励方案,在投票之前已赚足了眼球:马斯克威胁说如果股东大会不通过,他将离开特斯拉,而特斯拉的一些重要股东,例如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以及全球重要主权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均已明确表示会反对这份方案。
但是最终结果,还是马斯克取胜。
这份薪酬激励方案并无固定工资与现金奖金,全部报酬为股票奖励,需达成一系列市值和运营目标才能逐步解锁,全部目标达成后,马斯克将可获得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股票期权,其持股比例将从目前的15.71%升至25%,从而使他拥有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否决权。
奖励将分12个阶段解锁,每达成一个市值里程碑搭配一个运营里程碑。如果特斯拉市值达到2万亿美元,将支付第一批股票,而其当前的市值已达到1.48万亿美元,同时还需搭配运营业绩。
未来特斯拉市值每增加5,000亿美元,马斯克都可获得奖励,直至特斯拉市值达到6.5万亿美元,随后市值每增加1万亿美元,马斯克可获最后两批奖励,也意味着特斯拉的市值需要达到8.5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市值的5.74倍,马斯克才能获得全部奖励。
此外,特斯拉还为马斯克制定一系列的盈利里程碑,起点是每年调整后利润500亿美元,最高达4,000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特斯拉的非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净利润为62.04亿美元。
与新批准的薪酬计划相关的其他运营目标还包括:实现2,000万辆汽车交付、1,000万份全自动驾驶(FSD)订阅、交付100万台擎天柱韧性机器人,以及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商业运营。据特斯拉去年9月的代理声明,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交付超过800万辆汽车,而其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12个月的汽车总交付量为171.34万辆。
协议中的一些含糊字眼也惹来争议,例如FSD订阅没有说明必须付费购买,还是包括免费试用,这可能会降低实现的难度。
新批准的薪酬计划没有对马斯克的政治活动施加任何限制,也没有规定他必须在特斯拉工作的最低时间。
达成万亿薪酬的影响和后果
除了作为特斯拉的CEO,马斯克还经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领导航天初创公司SpaceX及其卫星互联网业务星链(Starlink),也是脑机接口初创公司Neuralink以及旨在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的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TBC)的创始人——这两家公司当前已从私人投资者那里募资约20亿美元,另外还喜欢在他之前收购的社交平台X(前推特)调侃。
当前SpaceX是仅次于OpenAI的全球估值第二大独角兽,或达到4,000亿美元,远超第三位的字节跳动;而xAI则为全球估值第三高的AI独角兽,估值约500亿美元,仅次于OpenAI和Anthropic。
根据福布斯的数据,马斯克现在是全球首富,个人财富达到4,914亿美元,远远抛离排名第二的甲骨文(ORCL.US)创始人拉里的2,989亿美元。他的财富包括于特斯拉的持股以及期权,于SpaceX的42%持股,于xAI的持股(xAI今年3月与社交平台X合并)等。
拿到万亿薪酬后,马斯克的个人财富将再增加两倍以上。
值得留意的是,这次特斯拉的股东大会有两个提案未获通过:
1)任何股东提案都需要2/3的绝对多数票才能获得通过,这使得反对马斯克的股东更难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马斯克将持有四分之一的权益。
2)特斯拉投资于马斯克的私人AI公司xAI,由于这是一项咨询性投票,董事会将在未来予以考虑。
换言之,除了财富加码之外,马斯克的权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马斯克在2025年第3季业绩发布会上层提到,要打造真正有用的通用机器人,必须拥有极其灵敏的手部、AI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如果只能制造几百台,其意义将十分有限,且成本高昂。他需要让擎天柱的产量达到与汽车相当的规模——年产百万台。考虑到相关供应链尚不存在,这一制造挑战极为巨大,要实现这一点,特斯拉必须实现高度垂直整合,深入供应链内部自主生产零部件。
他表示:“我对于在特斯拉投票控制权的根本顾虑在于:如果我全力打造出这支庞大的机器人军团,未来是否可能在某个时刻被罢免?这是我试图通过股权方案解决的唯一重点。这虽被称为薪酬方案,但并非为了个人消费,而是关乎:如果我们创造了这支机器人军团,我能否对其保持足够影响力?如果无法确保足够的影响力,我将无法安心地掌控这支机器人军团。”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马斯克的万亿薪酬主要体现在持股权上,这无疑将稀释其他股东的权益,这也是其他重要股东反对的原因,这可能在短期内令特斯拉的股权结构出现动荡。
此外,天价薪酬或也引发其他科技巨头效仿,更为深远且不利的行业影响在于,特斯拉此举可能彻底扭曲科技巨头的薪酬标杆。当一家标杆企业将CEO的个人报酬推至万亿美元的量级,无异于为其他科技巨头的创始人或明星CEO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苹果(AAPL.US)、微软(MSFT.US)或亚马逊(AMZN.US)的掌舵者们会以此为先例,要求董事会授予同样惊人的激励方案,否则便被视为“价值被低估”。这将引发一场零和的、攀比式的薪酬军备竞赛,其最终成本将由所有股东共同承担,导致财富以空前的规模向极少数人集中,并侵蚀企业的长期发展资本。
更为关键的是,马斯克万亿薪酬方案暴露出的企业治理问题,正成为全球上市公司监管的焦点。当一位明星CEO的权威挟持公司未来作为谈判筹码时,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究竟还剩下什么? 这不再仅仅关乎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内部事务,它已然成为一场关于资本、权力与公司民主的极限测试。其结果,或将重塑未来一代科技公司的权力格局。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