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9月10日,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市场监管总局近日组织制定发布《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GB/T 46278—2025)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内容及指标设置,适用于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活动。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旨在发挥信用价值,助力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贷款精准性和便利度。同时也将为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加大“个转企”探索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财华社讯】6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格局下,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稳健前行的“双引擎”。截至5月底,私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同比增长5.2%。私营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截至5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1.27亿户,同比增长1.0%。在社区零售、餐饮服务、家政维修等领域,个体工商户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财华社讯】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支持居民就业增收,增强消费信心。强化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因地制宜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简化审批流程,促进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创业增收。加快推进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融资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增加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财华社讯】6月12日,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站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召开数字征信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暨数字征信系列标准宣贯工作交流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征信领域的政策要求,发挥数字征信标准在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协会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发布了《数字信用评分指引》《公共数据在企业征信领域应用的指南》《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南》三项标准。
【财华社讯】4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我国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呈现强大韧性。新质生产力成为民营企业发展新亮点。第一季度,全国新设“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民营企业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4%。其中,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增长最快,达到18.0%。新设“数字经济”民营企业27.4万户,占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13.9%,其中的“数字产品服务业”增速最快,几乎是去年的2.5倍。截至3月底,我国“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共2267.8万户,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财华社讯】3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其中提到,扩大对象范围。将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对象由小微企业扩大至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个人;提高授信额度。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的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个人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给予单户授信额度最高1000万元;降低利率水平。在符合风险定价原则和监管合规要求的前提下,原则上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最低可至2.9%。
8月13日,据央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新增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对受灾地区的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支持。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督促相关省(区、市)分支机构用好用足新增再贷款额度,指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融资需求,简化程序,加快审批,保障受灾企业资金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9月12日,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发布,9月11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12位个体工商户分别来自江苏、上海、江西、湖北、广西、安徽、重庆等地,覆盖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农业养殖、传统手工制作等行业领域,既有从事线下传统经营的商户,也有从事开展网络电商的“四新”经济主体。会议指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供给和宣传贯彻,扎实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个转企”等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个私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切实为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对受灾情影响较大的重点区域各类信贷投放力度,加强道路通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修缮重建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及时保障农户补植改种的农资购买资金需求,助力受灾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群体恢复发展。对承担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重点任务企业,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对受灾情影响出现暂时困难的借款主体,不盲目停贷、抽贷、断贷、压贷,鼓励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给予免收罚息、分期优惠支持。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最大限度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加大预赔付力度,提升保险理赔服务质效。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2023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出,下半年,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內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內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经济财政运行监测和形势分析,密切跟踪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推动各项财税政策尽早落地见效。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支持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研究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投后管理,提升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带动社会投资。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预期管理,更好发挥协同效应。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