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10月29日,乾照光电(300102.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供应商,在商业航天领域持续深化布局,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客户合作不断拓宽应用场景,目前公司应用于商业航天领域的产品由外延片延伸至芯片,并已实现出货;柔性薄膜电池外延片产品已实现大批量交付。
【财华社讯】10月27日,中国长城(000066.SZ)在互动平台表示,研发投入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关键驱动力。公司AI服务器电源已正式投产。
【财华社讯】小鱼盈通(00139.HK)公布,公司在AIGC技术方面的投入,已经初步具备了剧本创作能力、台词拟音能力、特效合成能力,展现了AIGC技术赋能,带给短剧创作生产的显着成效。近期,集团已运用AIGC技术制作生成了五部短剧,相较纯真人拍摄的短剧,单部制作成本平均降低约一半,制作周期压缩约三分之二左右。集团将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与內容创作的深度融合,持续加大在AIGC方面的研发投入。
【财华社讯】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财华社讯】9月19日,据"宁德时代"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18日,理想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完成授牌仪式。双方将在电池安全、超充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拓展国内外业务,共同推动电池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宁德时代将为理想汽车全系产品提供高性能、高安全、高品质的动力电池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三元锂电池、M3P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
【财华社讯】首程控股(00697.HK)公布,近日,集团所属首程资本旗下公司(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所管理的北京首大兴业基金投资微分智飞。本次投资是继2025年5月投资之后的追加投资,将进一步促进被投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巩固并提升其在飞行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微分智飞是国內飞行机器人领军企业,聚焦于飞行具身智能系统、多机集群协作及全自主探索的飞行机器人算法及硬体研发,是国內少数实现複杂环境下自主探索飞行的飞行具身智能企业。此次投资将有助于微分智飞进一步加大飞行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力度,并加强高端研发人才引进与团队结构优化,为微分智飞在飞行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和产品商业化落地注入强大动力。
截至2025年9月12日 10:43,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指数(CN5075)强势上涨2.23%,信创ETF易方达(159540)上涨2.29%,冲击3连涨,盘中换手7.12%,成交1270.78万元。
【财华社讯】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其中提出,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新型储能基本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健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初步建成,形成统筹全局、多元互补、高效运营的整体格局,为能源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财华社讯】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业务场景赋能,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等在关键场景实现落地应用。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财华社讯】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人工智能赋能能源核心技术取得显著突破,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推动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十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百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制定完善百项技术标准,培养一批能源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探索建立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金融支撑体系,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能源领域智能化成效初显。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