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7月18日,迦南智能(300880.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快速充电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机械等。关于充电设备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应用,公司将保持持续关注。
【财华社讯】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的通知。其中提出,围绕宇航重大工程、商业航天、商用飞机、航空发动机、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与通信、空间探测、商用飞机智能制造、低空航空器等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的原理样机并开展典型实验验证,解决空间站长期在轨真空泄漏和材料放气率测量难题,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能源动力等关键参数测量校准技术,研究商用飞机、商业遥感与卫星互联网领域综合参数智能化检测和在线校准技术,形成典型应用示范,带动航空航天技术协同创新。
【财华社讯】7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助老扶幼、百姓生活、新兴产业、交通能源等方面,将在助力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绿色环保、养老适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华社讯】6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格局下,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稳健前行的“双引擎”。截至5月底,私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同比增长5.2%。私营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截至5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1.27亿户,同比增长1.0%。在社区零售、餐饮服务、家政维修等领域,个体工商户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了居民多样化需求。
截至2025年6月20日13:55,成交额超1亿元,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近3月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首位。
【财华社讯】据中国政府网昨日(6月10日)发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其中提出,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财华社讯】6月6日,国资委网站公布,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更加突出产业导向。建立“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的三级规划体系,将产业优化调整作为三级规划的重点内容,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更加突出闭环管理。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两个层面的规划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等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实现规划全链条、全过程、全级次监管。比如,编制阶段,“一企一策”审核企业规划,指导企业贯通承接国家、行业及国资央企规划指标和重点任务,明晰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形成规划体系合力。执行阶段,构建“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推进机制,将规划目标任务按年度细化分解和推动落实。更加突出刚性约束。加强制度执行硬约束,将发展规划作为中央企业投资监管、财务预算、资本经营预算、专业化整合、考核分配、监督追责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对规划执行中发现的发展方向出现明显偏差、执行进度严重滞后、发展质量低下等问题线索,将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责任追究。
【财华社讯】6月6日,据香港政府新闻公报讯,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经贸合作研讨会上致辞,强调香港在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中的积极措施。李家超表示,香港正全力发展科技创新,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致力于成为国际创科中心。为此,香港设立了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并推出了30亿港元的人工智能资助计划,以推动科研突破和产业升级。此外,香港还将设立100亿港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旨在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策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香港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上游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并开拓应用场景。李家超强调,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独特的“内联外通”优势,将积极与内地及台湾地区合作,共同探索数字经济下的新机遇,实现互惠共赢。
【财华社讯】赛目科技(02571.HK)公布,公司近日与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构建智能装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平台生态系统,聚焦实现数据驱动、虚拟验证、现实应用的完整链路,服务於现代出行装备、新型基础设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合作期限为自签署日起三年。
【财华社讯】5月22日,据国新网发布,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会上表示,新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了4成。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当中,超过9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都形成了上市公司集群,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代表性“硬科技”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