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具身智能的狂欢,不只是资本的游戏

日期: 2025-07-21 19:22
作者: 吴言

近日,英伟达(NVDA.US)CEO黄仁勋在链博会上预言,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Physic AI)——通过算法学习物理规律预测结果,替代程序员写代码,将重塑工业与机器人领域。

在黄仁勋提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之前,作为物理AI实体载体的具身机器人,正不断获得资本青睐,融资案例激增。

物理AI浪潮来临前夕,机器人融资如火如荼

7月18日,优必选(09880.HK)中标觅亿汽车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价值达9,051万元。

致力于打造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众擎机器人在官方公众号宣布,近日完成两轮融资近10亿元,其中Pre-A++轮由小鹏汽车(09868.HK)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由京东(09618.HK)领投,宁德时代(03750.HK)旗下溥泉资本和银泰集团等产投,还有华控基金、国晨基金、黄浦江资本等参投。

刚于6月发布搭载自研VLA模型全力控人形机器人的千寻智能(Spirit AI)也宣布完成6亿元PreA+轮融资,由京东领投,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华泰紫金、复星锐正等跟投。

聚焦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也宣布获得京东战略领投的新一轮融资。

当然,这只是近日具身智能领域众多交易的一小部分。

宁德时代、京东、小鹏、腾讯(00700.HK)、美团(03690.HK)、国家资本如上海国资等,还有众多国内外风险基金,均活跃在具身智能投资的第一线。

2025年6月下旬,银河通用完成由宁德时代(300750.SZ)领投的11亿元融资,累计融资额超24亿元。银河通用的核心产品Galbot机器人已在北京7家无人药店实现24小时药品分拣,并计划年底前在北上深开设100家同类门店。本轮融资后,银河通用与博世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聚焦工业装配场景,并依托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提升机器人续航能力。

四足机器人开创者宇树科技也在6月完成C轮融资,估值超百亿,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00941.HK)、腾讯、阿里巴巴(09988.HK)及蚂蚁等,其产品已在电网巡检、工业物流等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当前宇树科技已正式启动IPO。

上海国资、腾讯等投资的智元机器人更是别树一帜,以协议转让+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控股科创板上市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为其开辟了“借壳上市”的融资新路径。

这些仅仅是具身智能赛道今年以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投资,据IT桔子的数据,今年以来国内具身智能与韧性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数已达140多宗,过亿的融资事件少说也有50起。

什么是具身机器人?

具身机器人(Embodied Robot)是一种融合了物理实体与人工智能的智能系统,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具身性”(Embodiment)与物理世界进行直接交互。

也就是说,能够借助身体(即机械结构、传感器、执行器等)感知环境、执行动作,并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学习和适应。

与仅存在于虚拟空间的AI(如ChatGPT)不同,具身机器人是“有实体的智能体”,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具体任务。

是什么因素导致国内具身智能投资的喷涌?

随着近两年AI浪潮来袭,多模态大模型(如Gemini 2.5和OpenAI即将推出的GPT-5)与机器人硬件的结合已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例如,上述银河通用的Galbot机器人能通过具身大模型实现药品分拣全流程的自主化。

与此同时,国产替代与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关键零部件成本大幅降低,为大规模商业化扫清了障碍。例如,国产谐波减速器已实现高精度,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却比过去垄断市场的日本货更低。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的单价或在两万到四万,而进口产品的价格或在8万至12万元。

此外,PEEK等轻量化材料替代金属,能使机器人本体重量减轻,并降低成本。国产替代率的提升和成本节省,极大提升了具身机器人生产的效益,成长空间就此打开。

政策推动,自动化需求飙升

与其他新兴赛道一样,具身智能市场空间的极速打开与资本涌入背后,离不开政策支持。

具身智能首次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和深圳等地出台专项行动计划:

首先,北京计划三年内推动万台具身机器人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次,深圳也设立百亿级AI和机器人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具身智能的软硬件开发和场景应用,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本;

再者,上海浦东新区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支持16条,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研发机构、大企业创新中心等给予最高两千万元的资金支持,在应用层面着力支持具身智能技术在产业、市场中的融合与落地,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可达到亿元级,等等。

在政策大力助推之下,以及工业数智化发展迫切需求,具身机器人能提供更精准的协作和更佳的成本效益的模式,自然获得极大追捧。例如,相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汽车制造领域,很多工作线已实现人形机器人替代人工,极大地提高精度和节省成本。

另外,全球老龄化,使得家庭护理、康复医疗等场景对服务机器人需求激增。此外,劳动力短缺催生了更多的服务替代需求,例如上述的银河通用无人药店,可实现24小时药品分拣,节省单店人力成本。

产业资本的场景化整合

如果说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是具身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地基”,那么产业融合便是撬动其加速落地的“杠杆”。尤其是来自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带头加入,让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例如,美团通过投资宇树科技,将四足机器人部署于即时配送场景,提高配送效率,也反哺技术按需改进和提升。

宁德时代领投银河通用后,双方联合开发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延伸Galbot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同时宁德时代开放其全球工厂场景,推动Galbot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的物料搬运测试。

这些场景化应用的整合,使得企业不再依赖于实验室模拟数据,而是通过真实场景的海量交互数据训练算法,加速具身智能的技术迭代速度,同时场景方与技术方的利益绑定,构建了可持续的商业生态,为具身智能的产业化扫清了技术先进但盈利模式模糊的核心障碍。

资本涌入底层逻辑

如前文所述,商业场景的构建、研发和商业化的加速以及可行变现模式的探索与实现,为具身机器人带来投资价值,有利可图自然会吸引资本的流入。

供应链的优化与产业规模化有效降低成本,使具身智能制造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提高空间。

此外,政策与增长预期所带来的价值增量有利于驱动相关初创企业的估值提升,资本退出路径也从单一的IPO扩展至战略并购和技术授权等多种形式,也鼓励资本的进入。

思考:投资狂潮下的暗涌

具身智能的投资盛宴之下,暗涌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技术上,实验室里的灵巧操作与真实场景的稳定性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商业化上,上述50起过亿融资中,能有效变现且真正配得上其估值的项目有多少?

当资本退潮,那些依赖补贴生存、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将首当其冲被淘汰。供应链隐忧也不容忽视,尽管国产替代已有规模,但是质量和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数据安全与伦理争议已箭在弦上——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摄像头数据如何脱敏、工业机器人的决策失误责任如何划分,这些问题若无法厘清,随时可能引发监管急刹车。

具身智能资本竞赛的终局,从来不是看谁融到的钱多,而是看谁能在技术可靠性、商业可持续性与合规性之间找到精准平衡,那些能带着伤疤穿越周期的硬核玩家,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