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海纳医药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
公司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2024年收入4.25亿元,净利润0.53亿元,毛利率45.98%;2025年上半年收入1.78亿元,净利润0.22亿元,毛利率52.10%。
LiveReport获悉,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njing Healthnic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简称“海纳医药”)于2025年11月7日首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是该公司第1次递表。其曾于2023年6月25日提交A股创业板上市申请,但于于2024年6月24日撤回。2025年3月31日,成都先导(688222.SH)拟以现金收购公司约65%股权,但因未能就收购条款达成一致,2025年6月30宣布终止。
公司是一家医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公司,运营着业界最为全面的CXO平台之一,提供涵盖药物研发及CMC、临床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服务、注册申报及合同生产的端到端或模块化的CRO及CMO解决方案。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以及2025年6月30日,公司分别有242个、331个、383个及398个正在进行的CXO项目。
同时,公司拥有专有产品管线,主要通过医药技术转让对该等管线进行商业化。在业绩记录期间,公司签订了67份药物技术转让协议,代表性交易包括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I)及(II)、左亚叶酸注射液以及双氯芬酸依泊胺贴等项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业绩记录期间及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于中国境内从事药物技术转移的CXO服务提供商中,按获批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总数排名第二,于同期提交的临床试验及上市许可申请总数方面亦排名第二。
公司还运营八大技术平台,包括(i)高端制剂技术平台;(ii)肽类药物制剂平台;(iii)小分子创新药物发现平台;(iv)合成技术平台;(v)现代药物分析技术平台;(vi)临床技术平台;(vii)技术转移与验证技术平台;及 (viii)寡核苷酸药物研究平台。
财务业绩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3个年度、2024年及2025年前6个月:
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65亿、4.10亿、4.25亿、2.14亿、1.78亿,2025年前6月同比-16.97%;
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1.59亿、2.06亿、1.95亿、1.01亿、0.93亿,2025年前6月同比-8.17%;
净利分别约为人民币0.60亿、0.73亿、0.53亿、0.30亿、0.22亿,2025年前6月同比-25.82%;
毛利率分别约为60.12%、50.33%、45.98%、47.11%、52.10%;
净利率分别约为22.58%、17.82%、12.55%、13.89%、12.41%。
行业情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报告,中国药物技术转让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人民币2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7%。预计到2034年,该市场规模增长至人民币124亿元。
公司在中国按所提交的临床试验与上市许可申请数量计排名前五的自研药品技术转化与CXO业务公司中排名第二;
公司在中国按获批临床试验与上市许可数量计的自研药品技术转化与CXO业务公司中排名第二;
公司在中国按获批上市许可数量计的自研药品技术转化与CXO业务公司中排名第二;
公司在中国按临床试验获批数量计的自研药品技术转化与CXO业务公司中排名第六。
可比公司
同行业IPO可比公司: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

董事高管
海纳医药的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主要股东
公司香港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
邹巧根博士直接持股34.31%,并通过海纳长兴、众行远、盘谷林及恒志云分别持股5.77%、2.92%、2.07%及0.75%,合计持股45.82%;
左琼女士、王华娟女士各持股2.11%;
其他股东包括和悦谷雨、滨江集团(002244.SZ)、华泰大健康、林广茂先生、中金传化、湖北高金、高科投资、江苏金财、合肥投资、南京创新投资、博大制药、江西国控产业基金等。
公司上市前经历了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逾5亿元人民币。在2022年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公司的投后估值约为12.8亿人民币。
中介团队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海纳医药中介团队共计8家,其中保荐人1家,近10家保荐项目数据表现一般;公司律师共计2家,综合项目数据表现普通。整体而言中介团队历史数据表现不足。
来源:活报告公众号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