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中国电力(02380.HK)公布,2025年7月16日,按现有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DFI)的注册下,公司中国境內发行本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中期票据–2025三期”),本金额人民币20亿元,票面利率每年1.82%,期限3年。募集所得的资金将用作偿还到期债务。
【财华社讯】7月15日,拓尔思(300229.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银行领域,近期主要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风控、对公营销、内容管理等传统优势场景进行大模型与智能体的技术升级,已在中国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联等头部客户的大模型相关业务中陆续拿下重要订单。同时,公司在银行财富管理、国际信贷风控等创新场景已完成了数据精细切片、标引等高质量数据集与智能体集群的构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落地应用试点,推动银行场景化AI能力向创新场景深度渗透。
截至2025年7月7日 10:47,HK银行指数(930792)上涨0.35%,成分股渣打集团(02888)上涨2.92%。分红更高,波动率更低的泰康香港银行指数(A类:006809;C类:006810)紧密跟踪HK银行指数
今日早盘,截至11:15,银行板块下挫。重庆银行(601963.CN)跌3.39%报11.12元,青岛银行(002948.CN)跌3.22%报5.11元,杭州银行(600926.CN)跌2.93%报17.24元,厦门银行(601187.CN)跌2.72%报6.79元,农业银行(601288.CN)跌2.63%报5.92元,中国银行(601988.CN)跌2.41%报5.66元,工商银行(601398.CN)跌2.33%报7.54元,邮储银行(601658.CN)跌2.30%报5.53元。
【财华社讯】6月25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提升黄金市场对外开放水平,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交割服务,上海黄金交易所于2025年6月26日上市iPAu99.99HK、iPAu99.5HK合约并在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设立国际板指定仓库。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仓储费结算日日终结算前,免收国际会员及国际客户香港指定仓库交易库的仓储费、入库费和出库费。
截至2025年6月25日14:30,红利ETF国企(530880)上涨0.39%。成分股方面,建发股份(600153)领涨3.60%,江苏银行(600919)上涨1.76%,中国银行(601988)上涨1.40%。
【财华社讯】6月24日,毕马威中国最新发布银行业调查报告称,随着中国宏观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消费市场动能转换,“人工智能+”正推动金融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深度转型,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打通产业端与消费端的价值链条,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毕马威中国正式发布《曲张合律 稳掌机枢——2025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和深化,从前台业务到中后台业务,人机协同的业务流程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与创新突破。《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在大模型落地应用方面走在前列,应用范围已经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迅速扩展到头部区域性银行。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已全面启动大模型应用建设,并在前、中、后台均有正式投产的应用案例。
【财华社讯】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跨境支付通答记者问。与香港间的跨境支付通支持哪些业务场景?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与香港间的跨境支付通坚持小额便民定位,支持参与机构为两地居民办理经常项目项下跨境汇款。两地参与机构在按要求做好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可通过跨境支付通为当地居民个人办理一定金额内的便利化汇款,居民个人办理便利化汇款无需提交业务背景资料。跨境支付通还支持参与机构提供双向的留学缴费、医疗缴费、薪酬及津补贴发放等便民、惠民金融服务。参与机构可根据市场交易主体类别、交易特征、业务场景等,从风险防控角度合理确定各类业务的单笔或累计交易限额。首批参与跨境支付通的内地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东亚银行、建银亚洲、恒生银行、汇丰银行、工银亚洲,后续将逐步扩大参与范围。可提供的汇款服务及产品可详询各家参与机构。
截至6月19日13:09,沪深300红利低波动指数跌0.72%,杭州银行领涨0.60%,中国银行上涨0.36%,江苏银行上涨0.34%;公牛集团领跌,广发证券、民生银行跟跌。300红利低波ETF(515300)下修调整。
【财华社讯】6月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中国银行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论坛上发表致辞,强调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独特地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约全球80%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及活跃的人民币外匯及债券市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是国家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防火墙」。香港正积极提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支持特区政府和中央、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欢迎更多主权机构和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同时,香港持续优化金融基建,推进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此外,香港还致力于丰富人民币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以满足全球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