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9月16日,据香港政府新闻公报讯,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今日发表的最新劳动人口统计数字(即2025年6月至8月的临时数字),2025年6月至8月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3.7%,与2025年5月至7月的数字相同。就业不足率则由2025年5月至7月的1.4%上升至2025年6月至8月的1.6%。
【财华社讯】9月16日,仲量联行今天发布的《香港住宅销售市场综述》指出,政府近年积极推行各项人才计划,吸引高端专才来港定居与发展,带动短期私人住宅租赁需求持续上升。然而,在跨境资金转移限制下,高端人才在港置业的意欲相对较低,长远楼市复苏仍有赖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根据政府数据,2022年至2024年间,所有人才计划的获批申请总数由38,559宗大幅上升至138,215宗。其中,2023年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在2024年便占整体获批总数三成。此外,已获批签证人才的抵港率为64%,而平均每位持证人携带0.9名受养人,反映大多数高才通人士均携至少一名配偶或子女来港。值得留意的是,首批高才通签证持有人中,54%选择于签证期满后续签,续签成功率高达94%。这将对本地人口及住房需求构成一定影响。
无独有偶,继北京、上海之后,深圳终于坐不住了。罗湖、龙华、龙岗、宝安、光明、坪山这六个区,对深户及有1年社保的购房者,彻底取消限购;即便是无社保的非户籍人口,也可以购买两套。
财华社2025年8月21日讯,普徕仕首席美国经济学家Blerina Uruci今日分享了她对联储局主席鲍威尔本周五在杰克逊霍尔研讨会上发表的讲话的预期: 研讨会主题为「劳动市场转型:人口结构、生产力与宏观经济政策」。这将是鲍威尔作为联储局主席最后一次在杰克逊霍尔发表演说。演讲不仅具政策指向,亦是他回顾任内表现及传承影响的契机。
【财华社讯】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明确,免保育教育费对象。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财政部、教育部将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研究适时完善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西藏,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四地州等地区在园儿童继续执行现行政策。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民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高出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儿园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在园儿童家庭收取。
【财华社讯】7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彰显,相关指标数据表现良好,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今年6月,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同比增长13.2%,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3件,再创新高。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4895.9万件,同比增长6.6%,平均每4个经营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
【财华社讯】6月2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其中提到,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通过发放购房补贴、消费券等,加大对首次置业居民、多子女家庭、赡养老人家庭、农业转移人口等的购房支持力度。落实异地公积金贷款、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政策,合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支持缴存人在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同时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推进住房“以旧换新”,加快推进二手房跨行“带押过户”。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商业贷款融资等政策,支持各地政府、高校、住房租赁企业、产业园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人才房、青年公寓、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社区养老院、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安置房等。
【财华社讯】6月18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发布,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总体上看,中国三支柱养老体系发展不够平衡,尤其第三支柱起步较晚,有很大发展潜力。近年来,我们推动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序扩大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专属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希望更多外资机构积极参与试点,更好发挥产品设计、保险精算、投资管理等专业优势,共享中国养老市场发展红利。
【财华社讯】6月1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政策情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在会上表示,在高等教育领域,今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扩招,对于刚参加完高考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下一步,将着力从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提质扩容。一是“改善条件”,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高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优化结构”,推动新增高等教育资源适度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三是“产教融合”,引导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