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登录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HI!欢迎注册财华智库网

专注港股20年,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资讯

其它登录方式
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

上海:到2027年 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财华社讯】4月24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防科工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规模放量,商业火箭总装制造能力每年100发、商业卫星智能制造能力每年1000颗、应用终端批量制造能力每年100万个。产业链发展集聚度提升,箭、星、网、端配套体系完善,集聚火箭、卫星、星座、终端链主,带动培育300家左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打造商业火箭特色产业园、商业卫星及终端特色产业园,形成“箭星网端”联动发展格局。星座组网应用效应凸显,建成信号覆盖全球的中低轨卫星通信网络系统,实现天基、空基、地基、海基全时域可达,发挥上海大国重器装备集聚和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优势,打造大飞机、邮轮、低空空联、个人通信等“100+特色应用场景”,形成规模推广效应。

2025-04-24 13:45

跨界国粹京剧 徐工携近30台成套化设备再登央视五一特别节目

5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2022五·一国际劳动节“心连心”特别节目》正式播出,徐工机械(000425)作为唯一受邀参演企业惊艳亮相,其自主打造的、代表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大国重器先后巡礼,奏响中国制造最强音。据悉,这也是继2020年高光亮相后,徐工第二次登上央视五一特别节目。

2022-05-05 11:02

【预见】一季度净利下滑7成,三一重工“周期魔咒”何时休?

4月28日,三一重工(600031.SH)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00.77亿元,同比减少39.76%;实现净利润15.90亿元,同比减少71.29%。这已经是公司连续四个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下滑,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甚至亏损达5.33亿元。

新经济风云录|大国重器:中国版“星链”来袭?

“东方红,太阳升”,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宣告我国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刚过去的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2周年纪念日。

2022-04-26 08:56

中联重科大塔助力长江大桥建设 续写大国重器与大国制造新高度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的中联重科(000157),与长江大桥的建设有着不解之缘,助建了多座“长江大桥”。其中,在马鞍山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建设中,中联重科先后为两座长江大桥特别定制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在助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展现了中联重科在塔机行业毋庸置疑的领军地位。

大国重器半导体│从射频开关到滤波器,“射频第一股”卓胜微的“掘金之路”

2019年6月18日,卓胜微(300782.SZ)如愿登陆创业板。公司最初的发行价只有35.29元。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公司股价便已飙涨至8月18日收盘的417.03元,最新总市值1391亿元,成为A股名副其实的“射频第一股”。

大国重器半导体│斯达半导,IGBT领域的“台积电”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半导体行业耀眼的明珠台积电(TSM.US)在35年前,不过是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1986年,工研院与荷兰飞利浦共同签约成立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将公司交由时任工研院院长张忠谋为首的一众工程师筹办。

2021-08-12 20:14

大国重器半导体│士兰微:半导体IGBT龙头与IDM另类

在半导体行业,士兰微(600460.SH)多少有些另类。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份,总部位于浙江杭州。2003年3月,士兰微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境内第一家上市的集成电路厂商。士兰微创始人团队背景和其他半导体公司有别,主要是来自华东地区高校而非国内工科第一高校清华大学。和其他轻资产的fabless IC设计厂商不一样,IDM模式的士兰微业务覆盖了芯片从设计、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的所有

2021-08-06 10:36

大国重器半导体│北京君正:借收购重获新生的汽车存储IC龙头

若要论今年市场上最火的半导体股,北京君正(300223.SZ)应该算其中之一。今年第一季末还只有一只基金重仓的北京君正在第二季中获得32只基金重仓,合计持仓达到1508万股,占公司流通股比例为4.65%,持仓环比增加1342万股。三月底股价还只有52元的北京君正在第二季开启飙涨模式,7月29日盘中一度触及199.97元历史新高,无限逼近200元。短短四个月之内,公司股价便翻了近三倍。

2021-08-04 14:23

大国重器半导体│兆易创新:酷爱NOR FLash和理财投资的“中国三星”

中国台湾《电子时报》近日报道,受上游晶圆代工产能缺货严峻影响,NAND Flash控制IC厂商虽然已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晶圆产能,但仍无法满足原先开出需求。当地业界估计,明年控制IC满足率将不到7至8成,产能将一直缺货2022年底。

2021-08-02 11:24

1998-2025深圳市财华智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190408
粤ICP备12006556号